天津市塘沽區歷史介紹:
塘沽成陸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宋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黃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驚人的造陸能力,"濁水所經,即為平陸"。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陸地逐步形成。反映海岸線幾次東移的貝殼堤,就是塘沽地域成陸的佐證。塘沽成陸后,漸漸地有人來此以煮鹽、捕魚為業,逐步形成村落
元朝開海上漕運,元政府駐軍屯防漕運,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為較大村鎮。清末,大沽設協臺衙門,塘沽設同知衙門。解放前,塘沽從未獨立建置,海河兩岸分屬不同行政區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錄屬天津縣,海河北岸錄屬寧河縣。解放后,兩岸合并,設天津市塘大區(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稱塘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