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區大沽口炮臺遺址介紹:
大沽口炮臺遺址位于海河入海口南、北兩岸。初以磚石砌就,后以三合土夯筑,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炮臺建制不斷發展,防御體系逐具規模,鼎盛時期形成以“威、鎮、海、門、”以及石頭縫六座炮臺為主,配置千、萬斤級銅鐵大炮及附屬設施的強大的海防防御體系。
大沽口炮臺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不畏強暴的歷史見證。從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間,外國列強為奪取在華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于一八五八年,一八五九年,一八六O年,一九OO年先后四次對大沽口發動入侵他們依仗“船堅炮利”把大沽地區置于其鐵蹄蹂躪之下,乃至進逼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譽為東方藝術宮殿的圓明園焚之一炬,迫使清統治者兩次離京出逃。在侵略者槍炮逼下,清政府簽定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
面對強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區軍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入侵之敵進行殊死搏斗,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民族氣概。為此,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于1859年寫下《新的對華戰爭》一文,嚴厲譴責侵略者挑起“海盜式”的戰爭,熱情贊許中國抵抗是“有理”的正義行動。
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大沽海口是“津門之屏”,明代,大沽口開始設防,清代修炮臺,置大炮,設施不斷加強,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御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我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娛樂項目: 其他
景區類別: 人文地理,古跡遺址,建筑,革命圣地
地址: 天津市塘沽區東沽
大沽口炮臺遺址交通:
公交路線:市內乘從天津到塘沽的621、613中巴車,到塘沽后再換乘110路公交車可到;
自駕路線:沿津濱高速公路走23.3公里并向塘沽方向向東直行到G103, 沿G103走8.6公里并右轉到海濱大道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