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漢中市飲馬池,漢中飲馬池,飲馬池:
飲馬池位于漢中市東南部,相傳是西漢劉邦的軍隊駐扎在漢中時的飲馬處。2000年,漢中市將飲馬池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期,飲馬池有兩條通道可達,一是從東門橋進入繞城墻根一周的順城巷,一是從丁字街口。丁字街以北有王家大院,至今房屋猶存,再就是丁字街背面的一些民房,其余全是空地。舊時東關商號麇集,是漢中重要的商貿活動地,飲馬池便形成了舊貨交易市場,加之東關順城巷一帶多流浪百姓,尤其抗戰時期大批外地逃難者涌往漢中,不少衣食無著的貧民棲居于此,飲馬池這塊空地及城墻根下便人群熙攘,十分熱鬧,成了貧民樂園和普通百姓調劑生活的場所。1938年到1939年間,飲馬池市場已容納不下,便開辟了“新市場”,也叫“南市場”,將飲馬池市場分流,足見昔日飲馬池繁鬧景況。
我記憶的飲馬池市場,集中了賣舊貨、破爛和舊衣服的,以滿足普通貧民日常生活之所需,舊貨琳瑯滿目,無所不有,這里經營舊貨的攤主不收賊偷的東西,買東西的盡可放心。
當年飲馬池還有中草藥攤子,賣疥瘡藥的,賣膏藥的。疥瘡藥是一個湖南業主自己配制,配料以硫磺為主,即滿城馳名婦孺皆知的“好得很”,此人娶了個漢中女子,賣藥的也兼善雜耍表演以招徠游人推銷藥品,如賣膏藥的漢中人便喂了一條狗熊,賣藥之前先耍狗熊,讓狗熊蹬壇子,和狗熊摔跤,此人還會武術,能耍軟鏢,招牌就是懸一串大張膏藥,此人賣膏藥當場在鐵鍋里熬熊油,下藥料,當場攤制膏藥,當場給患者貼藥。
平民百姓和逃難者無錢吃館子,飲馬池便有了眾多的風味小吃。昔日飲馬池無飯館,無酒館,無茶館,只有一個賣黃酒的,其鐵鍋的熱水里浸著許多用小頸錫壺溫熱的黃酒,喝酒者只喝酒,并無下酒物。飲食有漢中小吃粽子、元宵、面皮、涼粉、包子、糍把等等。當時飲馬池有個炒米涼粉的,一副挑子,一端盛米涼粉和米飯,另一端是帶木盤的平底鍋,雪白的米涼粉加蔥花作料大油炒熱后再加一勺熟米飯炒成,食之爽香、耐事、別具獨特風味,今已不見此種飲食。飲馬池各種飲食都十分便宜,適用貧民百姓,一份飲食的價錢,折合現在不過幾分一角。
飲馬池市場天天有市,但只白天全天,夜里即無燈無人。業主一清早便開始占地擺攤,一直經營到下午向晚,也有一些固定的棚居業主多為逃難者,抗戰時期利用城墻墻體挖有防空洞,便有逃難者借此棲身,外面搭個延伸的蔑編竹葉棚子,用以遮陽遮雨和擺貨做飯,漢中人將這種棚子稱“撩葉扌扇子”,南門外有專賣“撩葉扌扇子”,者,一般1丈長,8尺寬,用途很廣,當年以此搭棚棲身者在飲馬池城墻下頗多。
娛樂項目: 其他
景區類別: 自然風光,湖泊
地址: 陜西漢中市區丁字街的古飲馬池。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you)報(bao)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