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簡介:
揭陽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陸地面積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揭陽母親河榕江是廣東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素稱“魚米之鄉”。揭陽其發展速度逐步加快,其中著名的揭陽音樂噴泉是投資3000多萬元、歷時近半年建設而成,是目前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揭陽也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最其著名的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
揭陽市域內旅游資源豐富,史、嶺、江、海各揚其勝,擁有聞名遺跡的山海勝景,情韻獨持的園田風光,風格迥異的寺廟古跡,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市區榕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慣來被譽為“水上蓮花”。揭陽倚山瀕海,山川毓秀,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揭陽旅游景點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黃歧山風景區、桂竹園風景區;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巖;龍潭飛瀑風景區、揭陽音樂噴泉等等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發祥地,見諸史載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后幾經復廢,至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后,揭陽縣先后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準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地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