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概況: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因山勢逶迤,“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艷”而得名。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15平方公里。山坡西緩東陡,東坡為逆向坡,另有斷層崖,山勢險峻。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高出東麓峨眉平原2600米。峨眉山形成于新第三紀末,山體主要由碳酸鹽巖、花崗巖、玄巖和砂頁巖等構成,地層主要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三疊系沉積相當典型,被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已建有多個標準地質剖面。山上動植物種類繁多,計有動物2000余種,植物3000余種,且多珍稀種類。動物中如枯葉蝶、鳳蝶、彈琴蛙、樹蛙、大蚯蚓等為峨眉山所特有。植物中有第三紀子遺植物珙桐、銀杏、洪椿、桫欏等,是全省動、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峨眉山位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整個山區云霧多,日照少,雨量充沛,與西邊的小涼山等地區構成名揚四方的“華西雨屏”。同時使氣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現出顯著差別,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風景特色,從而也使峨眉山形成了景點多變的特點―移步景殊、云浮山動、變幻無窮。
峨眉山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稱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巍峨磅礴,重巒疊嶂,溝深壑暗,綠蔭繁茂,云霧繚繞,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蘿峰晴云、圣積晚鐘、雙橋清音、洪椿曉雨、白水秋風、九老仙府、象池夜月、靈巖疊翠、大坪霽雪、金頂祥光十大勝景和佛光、云海、日出、圣燈四大自然奇觀。主要景點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仙峰寺、洗象池、洪椿坪、金頂等。1997年2月,峨眉山和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目錄》。
氣候:峨眉山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山頂和山麓、平壩溫差較大,大約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會下降0.5へ0.6℃。峨眉山城區最冷在1月,月平均氣溫4.3℃,最低氣溫為-4℃左右。峨眉山頂月平均氣溫從11月到下年3月都在0℃以下,最冷月1月,為-6℃,最低氣溫為-20℃左右。7月平均氣溫為11.8℃,最高氣溫為20℃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區約有半年時間為冰雪覆蓋,一般是從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皚皚的,沒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別。
交通(tong):去峨眉山游玩可先由成都到樂山。樂山境內公路交通網十分完善,樂山大佛到峨眉山之間常年均為旅游熱線,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班汽車發出,單邊車程不足1小時。樂山至五通橋、沙灣、犍為、羅城等地的車程也在2小時以內。從成都出發,車輛班次最多的車站是新南門的旅游汽車客運中心。樂山的公路交通樞紐是城區中西部的旅游客運中心站(當地人簡稱“中心站”)。從樂山到成都,車資一般30元/人(空調大巴約36元/人);樂山到峨嵋山,車資一般10元/人(中巴車5元/人)。從成都乘車只需1.5小時就可到達,路況極佳。
特產(chan):峨(e)嵋山(shan)的(de)中低部是(shi)著(zhu)名綠(lv)茶(cha)“竹(zhu)葉(xie)青”和“峨(e)蕊”的(de)主產(chan)區。其中,竹(zhu)葉(xie)青采摘(zhai)于(yu)清(qing)明(ming)以前(qian),扁平(ping)翠綠(lv),酷似杭州龍(long)井,而風味(wei)又(you)別有(you)不(bu)同。景(jing)區常(chang)年(nian)均有(you)中藥材(cai)出售(shou),品(pin)種繁多,令人(ren)(ren)目不(bu)暇接。除(chu)茶(cha)葉(xie)和藥材(cai)之外,山(shan)間還有(you)一種特別的(de)風味(wei)食(shi)(shi)品(pin)―雪魔(mo)芋,這是(shi)當年(nian)寺廟僧人(ren)(ren)的(de)常(chang)備食(shi)(shi)品(pin)。魔(mo)芋經(jing)自然冰凍之后,膨脹多孔,易(yi)于(yu)入(ru)味(wei),為(wei)純天然保健食(shi)(shi)品(pin)。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