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草原看點:
巴里坤(kun)草(cao)原位于新疆東北部,這里有“天(tian)山(shan)淞(song)雪”、“瀚海(hai)鰲城”、“鏡泉宿(su)月”、“岳臺留勝”等8處(chu)名勝古跡。
巴里坤草原詳細介紹:
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云霧繚繞,變幻莫測。此景被稱為“天山淞雪”。傳說,天山淞雪是遠古時期黃帝開國后,唐堯、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中原絲繡,后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馬故鄉”之稱。
距離巴里(li)坤(kun)古城南約(yue)(yue)5公(gong)里(li)處,有一座高(gao)約(yue)(yue)200米(mi)的小山(shan),名為岳(yue)公(gong)臺(tai),岳(yue)公(gong)臺(tai)背倚雪山(shan),面對草原(yuan),山(shan)頂多奇(qi)峰怪石,山(shan)下泉涌瀑布。據(ju)《新(xin)疆圖(tu)志·山(shan)脈志》記(ji)載:“群(qun)山(shan)惟岳(yue)公(gong)臺(tai)最雄杰,前(qian)有八陣奇(qi)門,兩面能(neng)容(rong)萬馬……”。傳(chuan)說在此山(shan)操兵(bing)點(dian)將可以(yi)克敵制勝(sheng)。清(qing)代雍(yong)正(zheng)七(qi)年(nian)和(he)九年(nian),寧遠(yuan)大(da)將軍威信公(gong)岳(yue)鐘(zhong)琪曾兩次(ci)遠(yuan)征準(zhun)噶爾,途(tu)經巴里(li)坤(kun)草原(yuan),就(jiu)扎營此山(shan)操兵(bing)點(dian)將,果然兩次(ci)征戰均獲勝(sheng)凱(kai)旋,故(gu)得美傳(chuan)“岳(yue)臺(tai)留(liu)勝(sheng)”。
登上岳公臺危崖俯瞰,廣袤草原形似無際的大海,漢、滿兩座古城如首尾相銜的巨大海輪,航行在綠波瀚海之中。傳說巴里坤湖里深居著兩只大海鰲,看到岳大將軍無兵城而駐扎山寨,特地蛻甲成城池。岳大將軍為了表達對海鰲的謝意,揮毫書匾:“瀚海鰲城”,懸掛于城門樓上。
緊挨岳公臺有個山谷,谷內風光秀麗,山峽迂回,道路蜿蜒,進入谷底則豁然開朗,懸崖絕壁,綠障珠簾,奇花異草,別有洞天,又因山谷盛產藥材而香氣盈溝,即使到了大雪紛飛的嚴冬,溝內依然叢草凝綠,繁花繡錦,云松遮天,春意盎然。傳說黑溝住著一條黑龍,常年往返于龍宮,帶來了東海春色。
尖(jian)山子(zi)位于巴里坤(kun)湖南岸,凌晨,草原還沉(chen)睡(shui)在一片灰蒙(meng)蒙(meng)的(de)晨霧之中,頂峰卻(que)已染上了鮮艷的(de)紅光(guang),此景(jing)被稱(cheng)為(wei)“尖(jian)山曉日”。山巔(dian)(dian)巨石上,篆刻著“東君偏有意,光(guang)照尖(jian)山巔(dian)(dian)”的(de)詩句,傳說是唐(tang)玄奘(zhuang)師徒一行去西天取(qu)經,到此用(yong)手指(zhi)摳寫的(de)真跡(ji)。
“鏡泉宿月”位于巴里坤湖西面,一泓山泉水清澈如鏡,水中映月燦若銀盤。傳說很早以前有個面貌丑陋的牧羊女,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坐在泉邊,望著泉中的明月悲泣道:“月姑娘,你為什么這樣漂亮,我為啥這樣丑呢?”說話間,泉水突然飛濺在牧羊女的臉上,從此牧羊女就變得特別地美麗。后來,草原上出嫁的少女,都要選個皓月之夜,到泉水旁求月姑娘為自己美容。
清代中期,巴里坤辦學興教盛起,而這里讀書人中舉者甚少。傳說有個白發老翁到此說,秀氣在冰溝里,需筑塔才能留駐。人們便在蒼松密林的冰溝里筑起一座6層寶塔,命名為“冰溝寶塔”。后來巴里坤中舉、拔貢的人才日盛。至今巴里坤仍人才輩出。
巴里坤草原上還有一座“沙山古營”,也是當地一景,位于古城東48公里處的沙山群中。傳說,東漢司馬毛愷領郡兵500人馬與匈奴呼衍王拼殺時,一夜狂風卷來黃沙,將48座營壘全部掩埋。將士們被困在沙山下,以敲兵器和歌聲來表達報國之忠心。至今,每當夜深人靜,人們在此就可以聽到沙山下發出的“輕如泉流幽咽,沉若萬馬奔騰”的奇異樂曲聲,后人因此稱這里的沙山是“會唱歌的山”。 。
巴里坤草原門票(piao):20元(yuan)
如想了解更多國內旅游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