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
劍橋城建于羅馬人之手,是英國最可愛的城市之一。幾百年來,它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中心。這座美麗迷人的古城融喧鬧的公共場地與幽靜的鄉村田園于一體。
向世人展現著歐洲各種各樣的古老建筑劍橋,與牛津一樣,是座令人神往的傳統大學城。劍橋大學在自然科學的成就尤其突出,哺育出牛頓、達爾文這樣開創科學新紀元的科學大師。60多位諾貝爾獎金得主曾在劍橋留下了足跡,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榮光。人們懷著敬佩的心情稱劍橋為;自然科學的搖籃。
劍橋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發音;坎布里奇;,就是劍河之橋的意思。這里確有一條劍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東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劍橋。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個距倫敦約90公里的地方安營扎寨,屯兵駐軍。雖然如此,在漫長的歲月里,劍橋只是個鄉間集鎮而已。直到劍橋大學成立后,這個城鎮的名字才漸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萬人口的城市。幾百年來,劍橋以其優異的教育質量著稱于世。這里英才薈萃,星光燦爛。且不說自然科學家的長長名單。就是在社會科學方面也培養出一批棟梁之才。哲學家培根(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經濟學家凱恩斯、歷史學家特里維廉、文學家薩克雷都曾負笈劍橋,終成泰斗。
該校的彌爾頓、拜倫、丁尼生等人更是詩國的桂冠和驕子。劍橋還哺育出七名首相。印度總理赫魯英國王儲查爾斯也曾在這里就讀。牛津劍橋的畢業生遍及政界、商界和學術界。有人說,牛津劍橋統治著英國,看來確有幾分道理。 劍橋各學院分散在全城各處,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完整校園。但是又可以說整個劍橋市都是它的校園。因為市中心幾乎被學院所包圍,好像成了劍橋的生活區。看吧,這來來往往的,不都是蕓蕓學子嗎!街上的店鋪大多是書店文具店,出售學生們應用的東西。這里還有專為學生作傳統學袍的服裝店呢!至于小酒館,也是學生們侃大山,發牢騷的地方。 暮春是劍橋最美的季節。路旁是一排排蒼翠撩云的大樹和一樹樹白色、淡紫色的櫻花。在陽光的拂照下,顯得生機勃勃。各個學院和住宅門前的草地上,紫紅的、粉紅的玫瑰,鵝黃色的旱水仙,路燈柱上,住宅陽臺上掛著、擺著鮮花盛開的花盆。
真是繁花似錦,賞心悅目。然而,最使人留連卻步的還是那滿城的綠色。青蔥的草地幾乎鋪滿了這座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棟棟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頂和一所所爬滿青藤的紅磚住宅就在這一片綠色之中。劍河邊上,垂柳成蔭,叢林擁翠,襯托著劍河的一泓碧水,整個劍橋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綠意蔥蘢,令人心醉。 過去,曾有無數研究者、學生慕名前來。劍橋,雖與牛津齊名,都是世界著名學府, 但這里的氣氛卻與牛津不同。牛津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則是"城市中有大學"。
盡管這里保存了許多中世紀的建筑,但就整個劍橋的外觀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現代化的。正如其它城市一樣,劍橋的商業也很繁榮,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蘭的田園風光。似乎與城市規模不相稱的眾多劇場,美術館等設施,更使得這座大學城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在劍(jian)橋(qiao),您(nin)可(ke)以(yi)(yi)全面鑒賞這(zhe)所(suo)學校幾百(bai)年(nian)來(lai)的(de)傳(chuan)統與(yu)歷史之美(mei)妙,又可(ke)以(yi)(yi)與(yu)年(nian)輕(qing)的(de)學生們交(jiao)流,有時間還可(ke)以(yi)(yi)在街市上去(qu)轉(zhuan)一轉(zhuan),感受這(zhe)座(zuo)美(mei)妙城市的(de)脈(mo)搏(bo)劍(jian)橋(qiao)民歌節(jie)(Cambridge Folk Festival)多數(shu)人(ren)如果想在倫敦附近找(zhao)一個小城,出去(qu)看看英(ying)國的(de)鄉村風(feng)光,那么劍(jian)橋(qiao)應(ying)該是大多數(shu)人(ren)的(de)選擇。劍(jian)橋(qiao)這(zhe)個城對于華文世界(jie)的(de)人(ren)而言,被文學才(cai)子徐(xu)志摩的(de)一詩(shi)[再別康橋(qiao)]描繪的(de)浪漫而美(mei)麗(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