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云國際機場→芙蓉鎮→江高鎮
亮點(dian):凡是大的東西,就是一個看點,當你站在新白云國際機場候機大樓上望出去,會被一種氣勢所懾服,人自覺的渺小起來。所謂“氣勢如虹”,只有在這種場合才能領悟到。白云是羊城的又一別稱,而白云黃鶴在今天也不為武漢所獨享了。
新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成為了一個看點,成千上萬的游客為了一睹其雄,從四鄉趕來“朝拜”,成為2004年廣州炙手可熱的新景點。
新機場飛機起飛時朝北沖天而起,而降落則繞個大圈到南邊,越珠水白云,似仙鶴般翩然輕掠。于是,“白云黃鶴”就成了人們觀賞的畫面,現代大鳥在充滿南國風情的蕉田荔林與丘陵的背景間舒卷自如,成了一個很好的攝取題材。
到新機場的高速公路被譽為“華南第一路”,雙向六車道令從市區到新機場的行車時間縮短為20分鐘。
從新機場去石井鎮是同一個方向。歷代都有“羊城八景”之評,石門返照上榜幾回。雖然今天不是“熱”點,但它的魅力依然保留。石門在廣州市區西北15公里的小北江與流溪河匯合處的石井鎮內,小北江為西江、北江總匯,水量大,流速急,而流經這里時,要橫穿西南走向的巖石山崗,河道收整,石門兩岸群山對峙、壁石如門。每當朝陽升起和日落時分,滿天霞彩與云蒸霧蔚的江水組成了一幅奇麗的景觀。
古代這里是入粵的必經之路,無數被貶的京官文士都從這里經過,旁邊便是著名的“貪泉”——古代的反腐倡廉證物。
江村風景曾于本報披露,白云區江高鎮一帶是客家人進入珠三角的一個重要集散地,文物堆壘,后裔遍布嶺表。大田村內有舊式祠堂多處,其中的謝氏宗祠(謝為廣府大姓)內有碑石無數,一塊坤甸木匾歷經滄桑,衍出故事一籮籮。而大田村和燕子塘則有自然奇觀:秋冬季節每日傍晚飛聚數以萬計的燕子盤旋上下,不知所為何事但蔚為壯觀。目前,正是燕子最集中的時期,何妨一游?
廣州沒有米豆腐卻也有個芙蓉鎮,芙蓉鎮出名靠的是芙蓉嶂風景區。這里距市區僅47公里,但集山、水、林、湖于一體。大,是一個特別點。因為大,所以野趣就出來了,吸氧、爬山、野戰,還可以飆車,自駕自游自樂,是避開高峰人流的好地方。
小洲村→大學城→長洲島黃埔軍校→琶洲會展中心
亮(liang)點:在琶洲會展中心前舉辦的廣州五彩繽紛海珠歡樂節,是繼白云山和文化公園燈展提前亮燈之后,廣州又一更大型的燈會。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這句詩有點兒激憤,活生生是80年前憤青之憤語。今天,對大學城好像可以借用一下,但非憤而是實情,學而時飛之不亦悅乎?首先,你得有個學之地。在廣州市海珠區的最東南面是一個三面環水地帶,大學城占了“風水寶地”,投資300多億元在建幾年,雖然尚未完成但已初具規模,并有部分學校已經開課。
大學城偏處一隅,將本地大學一網打盡。這就構筑了一個象牙塔,讓學子們可以免受紅塵擾嚷。而這個大一統也漸漸成為了一個新景點,家中有準大學生者,更加必欲一窺而后快。
在國外,大學區早就是旅游點,不僅僅是牛橋者流,因為大學通常蘊藏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成為景點乃是必然。原先廣州各高校各踞一處,如暨大在鬧市中心,與教育所需之安靜便有差距。
而大學城所在地本來就是廣州的一個絕佳風景處,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提議沿著河道開辟“荔枝灣風景”。這里的河道委婉曲折,旁邊的荔枝樹低垂拂水,三五小艇穿行花間,兩岸時見踞石而濯的村婦,是個典型的珠三角水鄉景致。
蠔殼墻是小洲村的號召物,以牡蠣壘墻,是廣州典型風物之一。這小洲村又名“瀛州”,此處古時因是海洋,慢慢地沖積而成沙洲,如今水巷縱橫、老屋交錯,端的是一個“人家盡枕河”的江南水鄉景致。瀛州這樣的景色因無書上的渲染,反倒顯出它的特點,來觀者常嘆曰“有眼不識小洲村”,大跌眼鏡的不僅是古人,至近代亦少為人所提及。但今時今日熱勁方興未艾,詩人墨客紛紛在此附近租地筑巢,一如京郊之文人建屋風。廣東畫院亦辟此地作別院,由嶺南大家關山月作題的門匾稍稍地走漏了些許風聲,此地便早成了嶺南畫派的大營。
將黃埔軍校列作此線的原因是恰好與大學城、新會展中心處于同一路徑。
世界上最有名的軍校有哪些?我能瞬間作答的只有兩家:西點和黃埔,但要說到故事之多,于中國人而言肯定是黃埔軍校。
皆因中國百年,風云詭異,名家眾起,“黃埔”似乎是風之眼、水之源,各流各派均奉黃埔為尊。
長洲是珠江中的小島,島上除軍校外還有深井古村及古炮臺遺址值得一去。去長洲島前還有一景——琶洲會展中心。這個展館及其周邊地帶是既開闊又有氣勢的河岸建筑,旁邊有琶洲古塔,倒影珠江,有古老與前衛的壘印。
而在琶洲會展中心前舉辦的廣州五彩繽紛海珠歡樂節,是繼白云山和文化公園燈展提前亮燈之后,廣州又一更大型的燈會。從本月27日至10月31日,設在琶洲會展中心前一片空地上的廣州海珠歡樂節,每天下午4時到晚上11時亮燈。四川銅梁火龍舞、高20米的大型燈組、36組大型彩燈是歡樂節的焦點。在開幕式當天,射紙折飛機中奇瑞QQ汽車活動就有約5000人次參加。而現場的美食和工藝品展示也令人流連。
橫沙村→丹水坑→南海神廟
亮點:雅典有舉世聞名的神廟,撒哈拉也有神廟;印度泰姬陵的壯觀與神廟的圣潔孕育了無數泰戈爾們的宏章巨構。中國也有神廟么?真正以神廟命名的,也許只有一個地方:羊城。 從市內朝著太陽初升的地方奔馳23公里,就是羊城的“神廟”所在。廣州的許多事物都會與南海一詞相聯:南海郡、南海縣(以上均為廣州舊稱)、南海明珠等,故而這個獨一無二的神廟就叫“南海神廟”,奉祀的正是南海海神祝融。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廣州市民、更有南海、佛山、東莞等地的民眾遠道而來,拜祭這火神與水神兩 職兼營的老祝。
每逢此時,廟前廣場便人流如鯽,賣風車的、賣工藝品波蘿雞的和賣嶺南佳果的摩肩接踵,廟會中粵語、客家話夾雜著英語、日文,濃濃的鄉音鄉情久久地纏繞在香車寶馬陣中。
東邊,有好多如夢如幻的記憶,舊時夏園鄉一帶,小徑通幽,竹籬茅舍,初春時寒梅連片展開,又叫香雪海,而夏日蘿崗橙花開時那種奇香熏人欲醉,四時花雨,恍如唐人詩句。這里是個教化之地,廣州有名的“卜卜齋”——私塾村就在黃埔橫沙。村內整條整條街全是樣式別致的小院子,功甫家塾、日新羅公祠、英士家塾、斐士家塾都是博學鴻儒的私塾,連著羅姓祠堂的青磚鍋耳墻,恍如走進了孔乙己的故鄉。
沿著珠江邊有許多的沙洲,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濕地,生長著許多不知名的動植物,是好奇者搜索地球故事的場景,也是一個提供心靈休憩的“天邊、眼前”之地。
丹水坑森(sen)林公(gong)園(yuan)(yuan)(yuan)在更往東一些的(de)地方(fang)。這個原先的(de)林場成(cheng)了離(li)廣州市(shi)區最(zui)近的(de)一個森(sen)林公(gong)園(yuan)(yuan)(yuan),其中銅(tong)鼓山景區有(you)楊四將軍廟、佛(fo)跡(ji)嶺等(deng)頗大的(de)古跡(ji),銅(tong)鼓石屹(yi)立于山頂,其狀如鼓,用(yong)手擊之可發出類(lei)似銅(tong)鼓的(de)聲音,因此得名(ming)。附近是具有(you)挑戰(zhan)性的(de)冒(mao)險樂園(yuan)(yuan)(yuan),值得讓(rang)獨(du)生(sheng)子(zi)女們來(lai)嘗(chang)試平日難有(you)的(de)心(xin)跳
余蔭山(shan)房→蓮花山(shan)→南沙(sha)
亮點:任你四驅如翼,也不能一日看盡番禺,對自駕者而言,番禺東線就是以華南大橋或洛溪為起點、以南沙為終點、沿著獅子洋水道的南巡之旅。作業中經過的村鎮主要是金山大道、市橋、南村、蓮花山、沙灣、南沙。在這串樹枝上掛滿了休閑之果,閑庭信步處處景,匯聚了古今文化精品,一日兩日,隨閣下之暇,有益身心的馳驅與回味無窮的美食,并且相對廉宜的花銷,使得廣州的南書房日漸讓人喜歡。
“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余蔭山房位于南村鎮,又稱“余蔭園”,建成于清朝同治6年(公元1867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與佛山梁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合稱清代廣東四大名園。有網友稱,其實比陳家祠堂有更多的歷史沉積、更高的工藝水平,如果讓講解員為你細細述說,你會為這個園林奇珍所傾倒。此說大體正確,不看余蔭山房就不知天外有天,老是以為陳家祠堂天下獨此一處,其實陳家祠是書院為主,還說不上是“園林”,此處嶺南園林特色濃郁,不可不去。
蓮花山相當有名氣,不過好多人并不知道其含金量的所在。人造景點相對過多是一個缺陷,真要上蓮花山不要錯過兩大看點:一是觀滄海,二是觀石頭,海與石從來都是大自然和人類的杰作。
石景之山,雖為人力,但遠勝天然,況且這個亦非人工雕飾之作。據記載云從戰國時代起就是個大石場。應該在更遠古之時人們便在此處取石為材,這里石質特別優良,顏色也分外繽紛,48個山頭經過幾千年的開采,也留下了不少的古建筑。日積月累,那些石頭取走后留下來的坑坑洼洼便成為一景,我們可曾記得智利復活節小島上 的石像、馬耳他島上的石頭,成為千古之謎且是旅游好景。蓮花山的石景不須解謎,我們知道它的來歷,但作為一景,確實并不比什么土林石林差,鬼斧神工的,原來正是嶺南人民。
南沙中心區現在開辟有巨大的社區中心,相當漂亮,其中的大廣場是廣州最大的廣場。還有蘇州式水鄉一條街、萬噸級碼頭、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南沙天后宮、南沙高爾夫球場等。風,在繼續地吹,在開闊的海邊,風是會永遠地勁吹的,終于悟到了什么是“南風”,南風之薰兮,游人之暈兮,我們就齊齊躺在了大片的綠地中,讓思緒在過去與未來中回旋。
三椏塘→碧水灣溫泉→從化溫泉
亮點(dian):從化對廣州人的誘惑由來已久。連中央領導人都把其作為“中國冬宮”的溫泉,是只有北戴河堪與相提的名地。我不滿意后花園的提法,因為這有誰依靠誰的關系。就像常平、樟木頭,自稱香港后花園,于是便讓人竊笑。對于從化,我寧愿呼為“廣州御花園”。這不是后庭花,她燦燦然的早已開過N年,而多數的廣州人亦有過N次的親密接觸。
如何謂之“親密”?當然要“肌膚相親”。溫泉水滑洗凝脂——那是對靚女說的,山泉水冷去肚腩——這是對男人講的。從化水、從化山,再加上從化的食,于是美容、消脂、健體、爽神諸種功能就無不具備,從化就歷久而彌新地在廣州人旅游支出中占了固定的份額。
筆者也對從化另眼相看,因為幾十年來從化的經濟都不算發達,這是大好事,那山那水那月亮就跟古時候一樣的澄澈。溫泉之水天上來,水熱且含多樣的“門捷列夫”在內,治不治病難說,但泡了之后皮膚的感覺真是嫩滑如該地的水豆腐。
從化溫泉新開辟了兩大好地,一是溫泉泳池,這是一個形如大腳丫的布局:一個大的泳池是腳板,一側扇布著六只小圓池是腳趾頭。六個池由常溫漸熱,最后那個云蒸霞蔚。在熱水與冷水間反復切換,人的血管加快收縮便有軟化之功。而另一個是“天醫處”,這是重新修復的古老秘笈之地,負離子極濃的山中,以各式石子砌出不同療效之徑道,沿瀑布間攀爬,上到山頂,披襟當風,百病皆“霍然而愈”,此正是大醫不言之天醫之妙處也。
碧水灣則是以新派華麗作亮點的溫泉區,地處從化80公里綠色旅游長廊中心,四周山峰俊秀,清冽的流溪河水 蜿蜒而過。碧水灣的泡池很有特點,分為酒浴、香薰浴、藥浴、冰水、涌泉等形式。據說各有各的健身目的,如美容、減脂、補脾或寧神等等,效果肯定是有的,好山好水自然有好心情,都市人沉迷于其間,必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從化的景好多,三椏塘則是一個古老神秘的蒼茫之處。它位于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內,山峰形如五指,海拔千米,行云走霧,山間森林茂密,有探險的感覺。三椏塘幽谷,現開辟全長2500米的溯溪小道貫穿幽谷的中部,四周古木參天,奇石幽洞,飛瀑流泉,兼有多種類的保護動物生存,是一個大自然的博物館。
從(cong)化(hua)是個生態(tai)保(bao)護區,這里(li)的食物特別地(di)“綠色(se)”,廣州市政府(fu)的“菜籃子工程”中的多個基(ji)地(di)也設在此,奇(qi)蔬異(yi)果依天然(ran)之(zhi)勢而長(chang),人們可以直接到(dao)各(ge)大農業基(ji)地(di)去,觀賞(shang)、采摘(zhai),然(ran)后(hou)大啖。那些拳(quan)頭大小的小日本(ben)南瓜、五顏六色(se)的辣椒,一定會讓都市人愛不(bu)釋手(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