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原人進入南粵大地,最早的路線是從連州而進,然后從湟川三峽順流而下,進入嶺南大地。現在連州的湟川大峽有“小長江三峽”之譽,從船閘到兩岸景觀、人文歷史,都讓人浮想聯翩。
連州的古文化保護得非常好,相比廣州的某些古村落,拆掉重建的大手筆相比,連州的多個古村落日益成為專家、學者們投放研究熱情的所在,也逐漸吸引了自駕游的文化驢友。
豐陽古村:祖先文武雙修,今人安居樂業
4月12日,到達豐陽古村,當時已經過了中午時分,但街上仍然是貿易頻繁。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古村現在還有“集日”,逢2、7日均有集市,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把農作物等拿到集市上銷售,實際上也是進行又一次交換,大家各取所需。古村落所在的這個鎮,還掛著一塊光榮的牌匾“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鎮”。
在豐陽村支書的帶領下,從集市走向我們百聞之中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基本保存原貌,應該說村民們和領導的保護意識很強,新建的房子都是在外圍,城門內祖宗們留下來的老房子基本完好,現在看來,除了幾間自然坍塌之外,多數房子還有原住民居住。
根據記載,豐陽古村始建于南唐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豐陽全村姓吳,祖始吳敬元是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帥。“豐陽”,當地人讀“鳳陽”(去聲),因為是到了明朝時忌諱朱元璋的出生地“鳳陽”而改寫過來。這個古村還遺存著豐富的宋代人文景觀和完好的明、清建筑。古村里面的記載顯示,“當年南唐后主李煜在宋太祖趙匡胤的步步緊逼下,遣其部下吳敬元向南進發,開拓一塊凈土為根據地,以為退路。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南唐小王朝即被宋軍所滅。失去了國家的征南統帥只好望天長嘆,棄甲隱居。”也就是說,這個村已經有1000年以上的年歲了。
從東門進入,這是四座城樓最特殊的一座門,城樓外觀如一張臉,其他三座城樓“眼睛”部分是圓形的,只有東門是關公的“臥蠶”眉眼,而且站在城門外墻中央,大聲說話竟然有回聲,其原理如北京天壇的“回音壁”一樣。可見,這一項建筑工藝從南唐時便已經在南粵開始運用了。東門還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頂上鑲嵌著一個酒壇子;至今仍不知其用意。
順著一條被村民走得光滑可鑒的鵝卵石路,來到西門。西門是規模最大、最有氣勢的門樓,其盡頭便是“鋪頭街”,這可是當年宋朝時繁華的商貿重地,有如“茶馬古道”般喧囂,因為通過這個商業街,前可通湖南的藍山、寧遠,及廣西賀州,可見,豐陽在當時廣東的商貿及交通地位之顯赫。
連州地下河:滿眼云霧繚繞,一路新鮮生動
從豐陽鎮到東陂鎮的連州地下河,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到達的時候,春雨綿綿,景區的綠意更讓人留戀。
地下河入洞口之前,先拜讀一下秦牧《神秘瑰麗的地下河》散文,現鐫刻在石壁上。洞中游程大約需要1.5個小時,可以先走陸地層再乘船游地下河,也可以相反而行。這是一座巨型的天然石灰巖洞,分為上中下三層,最高處約有40米,最寬處約有50米,巖壁堅固。
幾乎每一座溶洞都是相似的,只能靠“三分神似,七分想象”;最要緊的是導游沿途的講解,如果能夠引人入勝的話,則一路來會心一笑的境界比較奇妙。連州地下河,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劉禹錫”的那一幕,高高在上,放眼青山,他在連州五年,吟詠了不少詩篇,于是連州地下石頭和溶巖都能感知到。劉禹錫在其《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中寫到:“剡溪若問連州事,惟有青山畫不如。”可見,連州山山水水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回程是一段真正的地下河,由北向南蜿蜒1500多米,穿過4座山頭底部,最寬處10米,最窄處也有4米,水深7米,河水平靜,流速緩慢,只需一位船工劃船。據導游的說法,這段河中還一種特別的魚叫“盲魚”,因為在黑暗之中,視覺完全可以退化到零,這種魚和洞穴里面的蝙蝠上下呼應,只有敏銳的觸覺而沒有視覺。
秦牧大師曾經稱贊,“石灰巖溶洞像是自然的魔術師”,連州地下河一程,的確名不虛傳。而隨著整個景區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洞外風味尤佳。游完溶洞之后,可以選擇在滿山遍野里面休息,或是坐在服務大廳,喝茶吸收天然氧氣,或是選購一些山珍。
湟川三峽:綠樹夾岸好風光,韓愈從此向潮州
現在去看湟川三峽,需先到龍船水閘碼頭登船。看了船閘之后發現,跟長江三峽的“五級船閘”的道理是一樣的,據說當年修建長江三峽那五級船閘的時候,還有專家親自到連州這個地方來考察,據說是長江三峽五級船閘的原型。
湟川三峽,分龍泉峽、楞伽峽和羊跳峽,過了楞伽峽,可以看到江邊一個天然戲臺,據說當年這里的戲班不斷,過往的船只密密匝匝泊在江邊看大戲。但是由于當年破四舊的時候,被炸掉了很多面積。
過了三峽,山谷洞開,平田數頃,嶺半懸流飛瀑如下雨,這就是著名的湟川八景之龍潭飛雨,旁邊有一“龍宮寺”,韓愈貶“陽山令”時,曾經夜宿龍宮寺,留下了《宿龍宮灘》刻在崖壁上:“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夢覺燈心暈,宵殘雨送涼。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導游說當年,當地的老百姓用黃土敷上去了,才把這一塊石刻保護至今。
韓愈當年,便是從這條水路到陽山的,實際上他也是從此走向潮州。連州的古文化發達,且保護得很好。以前只知道韶關梅嶺的珠璣巷是中原人進入嶺南的通道,但實際上,如果溯源的話,更早溝通中原與南粵的還是連州。首先,連州現在還是三省交界之地,其次,從陸路進入連州之后,又可以走水路,比起當年的陸路交通,水路又快又安全。
三峽兩岸的瀑布景觀很多,綠樹夾岸。坐在船頭曬太陽,大腦累了,眼睛也累了,干脆閉著眼睛享受不冷不熱的江風、陽光,兩岸沒有猿聲,只有鳥聲鳴不住。
旅行社推薦線路:
連州地下河+老(lao)虎谷(gu)漂(piao)流二天(tian)
連州兩日游:連州地下河、湟川三峽、劉禹錫紀念館、連州水果園任摘任吃養生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