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厄勒海峽大橋景點介紹:
厄勒海峽大橋(oresund bridge),是由丹麥、瑞典兩國合資興建,橫穿厄勒海峽,連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馬爾默的一條交通線,是全球第十大橋。該橋全長16公里,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西側的海底隧道長4050米,寬38·8米,高8·6米,位于海底10米以下,由五條管道組成。它們分別是兩條火車道、兩條雙車道公路和一條疏散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寬敞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長4050米,將兩側工程連在一起。東側的跨海大橋長7845米,上為4車道高速公路,下為對開火車道,共有51座橋墩,中間是斜拉索橋,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索橋。 該橋于1995年11月正式啟動,2000年6月11日試行通車。總共耗資200億丹麥克朗(約合27·5億美元)。2000年7月1日正式通車。
正式通車前,丹瑞兩國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該橋被稱為“瑞典通向歐洲的大橋”。大橋的開通,將使北歐地區成為歐洲著名的教育、科研和商業中心之一。
厄勒海峽大橋的通車,使瑞典和丹麥人民近100多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哥本哈根市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是20世紀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據統計,1956年,有1100萬旅客從厄勒海峽經過,1967年時達到2400萬人。
自1886年始,瑞典和丹麥兩國專家就提出過建立海峽聯接方案,但對建大橋還是建跨海大橋一直研究考證。1991年,瑞典和丹麥正式簽訂建橋協議。每輛小轎車須付過橋費230丹麥克朗。如過橋者購買賣月票,則每月需付3400克朗。一些司機認為過橋費太高。還有的司機認為橋上不讓超車,影響車速,因此情愿從其他地方乘輪渡過厄勒海峽。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聯系刪(shan)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