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美食攻略:
拉薩是整個西藏食宿條件最好的地方。其膳食主要分為藏菜,川菜和西式風味,幾家旅店內的餐廳同時也供應尼泊爾和印度菜。每間菜館的價錢相若,惟川菜價格比內地貴。
目前西藏一般旅游飯店均可向旅游者提供可口的餐飲服務。旅游飯店,菜肴以川菜為主。拉薩假日酒店,可提供適合外國旅游者口味的西餐;山南澤當飯店,可制做正宗廣東菜;自助餐在各飯店已成為時尚。各個飯店均可制作別具風味的藏式菜肴。為了方便旅游者和保證餐飲質量,拉薩、日喀則、澤當等地,均有經旅游部門批準開辦的旅游風味餐館。
西式餐廳大都集中于游客比較多的北京路,幾乎每間旅店的餐廳都供應西餐。其中八廊學旅館餐廳所供應的西餐,水準不俗,值得一試;雪域旅館的餐廳懷舊氣氛甚好。雪羅布林卡面,面向大昭寺廣場的剛吉餐廳,供應藏菜為主,雖然這里的耗牛牛排奇韌無比,不過這個二樓餐廳的無敵街景,的確值得一坐,一壺紅茶,一瓶啤酒,再加一份藏式水餃,大昭寺眾生相,足夠讓人看上半天。
部分旅店附設藏式餐館,要是舍得掏腰包的話,位于北京中路,在布達拉前面的"雪神宮"乃上乘選擇,吃一頓正宗藏餐要百多元,這里的生牛肉可分拌汁和風干兩種吃法。
拉薩各地方美食攻略:
四川菜
八朗學旅館對過的“久酒九”是我們親密的食堂。
早餐的特色是5毛一個的麻球,一心做窈窕芭蕾娃娃的佳人也難擋其誘惑。粥稀稠不定,最好自己動手:溜邊,沉底,慢慢往上舀。豆漿5毛一碗,油條5毛一根,肉包子5毛一個,菜包子吃不慣,不予考慮。與清粥配的小菜有泡菜(蘿卜)、榨菜、油炸花生米、咸蛋(1.5元/只),還可以問老板娘要一小碟豆豉解讒。醪(音撈)糟蛋是傳統四川小食,就是酒釀水浦蛋。因為拉薩通用的菜油雜質較多,故無法煎出形態完美的荷包蛋,有此愛好者宜去西餐館用早餐。
午餐和晚餐更是價廉物美。5元一缽的平菇煲是尊敬的技術員大人的心頭愛。涼拌牛肉,12元,量多味美,被光榮評為最實惠男生菜肴。米飯1元管飽,善解人意的老板娘說,芭蕾娃娃就不用付這一元了。我們的CFO(財務總監)長袖善舞,平均每頓50--60元人民幣就把9位辛勤的同志(其中還有素食者)喂飽喂好了。佐餐的影像是各式各樣的香港搞笑片。
火鍋當推西郊的夜市。品類豐盛。我納悶在菜場怎么沒見那么多東西:北極甜蝦、金針菇、生菜、西蘭花……不好意思,帳不是我付的,詳情不知,不過橫幅上寫的好象是“每位十元”云云。
北(bei)京(jing)菜
CFO為各位的吃喝操足了心,一日,特地發掘出一家北京館子讓大家解讒。自八朗學出門向右,第一條橫馬路右轉,前行一段即可達。馬路對過有一家飲料批發店,可樂和瓶裝水都比別處便宜些。餐館附近還有家超市,有售“康元餅干”。故到此用餐,飯后補給設施完備。
北京館子的店主是一對來自廊坊的中年夫婦,有個伶俐的女兒。特色是餃子(韭菜的、白菜的)和京東肉餅(豬肉餡的、牛肉餡的)。涼菜也不錯,那叫量足,兄弟們眉開眼笑。老板娘遺憾的說,超市黃醬賣完了,老不進貨,她做不成炸醬面和京醬肉絲。不知巧婦現在是否有米了?
西餐
Kailash Restaurant:八朗學的餐廳,以神山岡底斯之名命名。Chicken Sizzler(鐵板雞塊)吃起來聲色聚全。旅行書上推薦的Yak Burger (漢堡牛肉餅)質量頗不穩定,有時過老、干澀。牛排還是不錯的。日本定食味道大概齊,餐具和菜的擺放缺少日本料理的清麗美感。
三種1元一杯的草藥茶(Herbal Tea)(薄荷、檸檬、還有一種忘了),3元一杯的姜茶都很爽心。午后,坐在露天座中胡思亂想更是美妙。
Tashi I and Tashi II,chocolate cake和cheese cake是超群美味,分別為5元一方,切成4小塊。巧克力蛋糕面上是一層tuffle狀的巧克力;奶酪蛋糕面層是酸奶,裝飾是嬌嫩的黃桃。
Boiled Vegetable是過水的各種蔬菜絲,雖比不上江南的“十八鮮”,還是很爽口的。
雪域餐廳,藏醫院路4號。印度風味咸的綠豆湯和什錦菠菜(咸的菠菜糊)實在不好吃。6元一杯的cappuccino,深慰我心,雖然奶油泡沫上沒有肉桂粉。
Tibet Lhasa Kitchen,雪域旅館斜對過,自室外螺旋樓梯上二樓方是餐館。餐廳中的賣品柜有眾多西方品牌的巧克力,看得我的朋友心花怒放。米飯是泰國米煮的,我才想夸,臨座說:泰國米在日本是下等的,他想念富山(Toyama,日本北部沿海一縣,傳統稻米產區)米。各國菜色很多,烹飪到位,不表。最銘心的還是那次臨窗的桌子坐的一位豆蔻年華的法國小美人,比洋娃娃還精致的五官,肌膚象童話中描寫的:“如玫瑰那樣嬌艷,又如牛奶那樣潔白”。那其實是一頓嚴肅認真的工作午餐,我的耳朵在同事們爽利的多國語言中穿行,而眼睛是定定的。
亞賓館邊的餐館/酒吧是我拉薩之行的懸念。橙色調的房子裝飾精美,外廊甚有風情,一不小心就想起了上海,外灘,外灘的M On the Bund。聽說老板是荷蘭人,廚子是尼泊爾人。朋友們說,這個地方太西方化,歐洲杯時才帶勁,故此一再否決我怯生生的提議。
另一心存期待的餐飲場所是北京路上新開的Chit Chat(Cafe,也有便餐),店主是日本人,一個大男人笑起來竟有羞澀之態。窄小規矩的店面,髹漆的木框和玻璃,雖說離酷酷的“極少主義”尚有距離,其素樸的裝修已使我的眼睛在北京路上一亮。那天經過,看了菜譜,覺得做得平實,心中歡喜。店主也坦言,由于拉薩水產的限制,很多風味壽司做不了。公務在身,看了菜譜就上路了,待回上海才想起怎么沒擠時間去那兒坐一會兒,享受一番高原特色的小咖啡館。
快餐
勞動人民文化宮附近有多家中式快餐店,因為等照片出爐的緣故,各位兄弟分頭吃了遍。經驗教訓是:沾著鱔的別點,其余都好。離文化宮最近的一家我尤其喜歡,套餐種類多,從臺灣小食到老板的家鄉菜東北春餅都有,吃得我興高采烈,邊吃邊回想走過的山山水水。
街頭食品
北京路上傍晚時分,一溜賣串炸的小攤支起來了。炸土豆片(1元/份)、油煎土豆、炸雞腿(3元/個)、火腿腸、香腸、豆腐干,甚至還有炸平菇、西蘭花(1元/串)。炸畢,五六個調味瓶一一撒上。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guo)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