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當地特色介紹:
重慶三大名片之火鍋
重慶火鍋是重慶飲食文化的代表。據說以前船工在江邊升火做飯驅寒,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濕,船工吃后,酣暢淋漓。這習俗沿襲下來,日漸豐富,成為重慶人特有的美食。現在重慶已獲得“中國火鍋之都”的名號。
吃火鍋的地點,你有兩種選擇。一是去裝修豪華典雅、具有濃厚巴渝文化氣氛的火鍋大酒樓去吃,這其中以洪鼎?每人美、秦媽、德莊、蘇大姐、巴鄉魚頭、齊齊、小天鵝等為代表。
二是到便宜一點的“三拖一”店吃火鍋。這種大眾化的火鍋店在重慶隨處可見,有的甚至把店開到了人行道上,臨時搭建的篷式“游擊店”,做完了生意就撤。不過也只有在這些地方,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重慶火鍋文化和碼頭文化相結合碰撞出的巴渝特色。
重慶火鍋 地道吃法
推薦品(pin)嘗地(di):南濱路美食街、解放碑。
重慶三大名片之美女
“造化出尤物,碼頭得性情。”重慶美女是最閃亮的“城市名片”。
重慶女人漂亮、嫵媚,有句很流行的玩笑話可以證明:“到了北京才知官小,到了深圳才知錢少,到了重慶才知自己結婚太早。”美貌之外,重慶女人豪爽、自信、能干,不僅在本地各行各業盡領風騷,而且敢于闖蕩天下。
重慶美女們,總是風風火火的穿行在大街小巷,而整個重慶就成了她們的大秀場。如果你想打望美女,首選之地非解放碑莫屬。另外重慶的文化重鎮沙坪壩,是重慶青春美女集中的地方。
推薦(jian)打望(wang)地:解放碑、沙坪壩以及各人流量大的商圈。
山城·霧都·火爐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部,被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錯落有致,故有“山城”之稱。“霧都”和“火爐”也緣此形成。
重慶多霧,年平均霧日是104天。相比較而言,有“世界霧都”之稱的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東京也只有55天。大霧之時,重慶城內山色盡消,江岸不分。
重慶夏季特別炎熱,城區絕對最高氣溫曾達到44℃。重慶夏季無風且濕度大,人身上也就感覺更熱更悶,這樣的天氣會長達五個月之久。難怪與南京、武漢并稱“三大火爐”。
立體交通
重慶主城區分布于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及其附近河谷地帶,界于縉云山與明月山之間,依山傍水,使得道路增加和拓寬十分困難,而建設立體交通是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狀況最有效的辦法。
于是重慶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跨江大橋比肩而立,城市隧道叢生,街道大多此起彼伏九曲十八彎。更讓外地游客嘆為觀止的是,重慶除了自行車難得一見,公交車、輕軌、過江索道、扶梯、輪渡……你能想到的市區交通方式在這里都能看到,甚至能在同一位置一下子發現好幾種。再加上遍布市區的人行天橋、人行地下通道等,共同為重慶“立體交通”構成最好注腳。
特(te)色交(jiao)通方式(shi):輕軌、過江索道、扶梯、輪渡、山城步道。
巴渝古鎮
重慶境內的險峻山川江流已成了巴蜀文化一種具象,其古村鎮有的藏在幽深靜謐的峽谷天塹之中,傍水而建;有的立于陡峭險峻的山巖之上,依山而造。隨處可覓的石頭成為人民建造房屋、街道以及其他生活設施的首選材料。
特色建筑——吊腳樓
由于地勢緣故,重慶所有的建筑都需沿著山坡依次建造。因此,早先重慶的江邊,隨處可見幾根杉桿撐著的一間間四四方方的木樓,這就是吊腳樓,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東漢以前。
近年來吊腳樓已在重慶市區絕跡,僅剩磁器口古鎮、新修建的洪崖洞吊腳樓民俗建筑群有意恢復傳統,不過在市區以外的其他古鎮還可以看到不少。
推薦體驗地:龔灘古鎮、磁器口古鎮、洪安古鎮、豐盛古鎮、淶灘古鎮、洪崖洞。
重慶三大名片之夜景
重慶的夜景曾被列為世界三大城市夜景之一,與香港等著名城市并列。
重慶是山中有城,城中露山,上下爬坡,道路蜿蜒盤旋。這樣獨特的城市風貌,讓人無論站在哪個位置,都能欣賞到層層疊疊的燈光。
初夜時分,以繁華區解放碑為中心,干道和橋梁華燈為紐帶,萬家民居燈火為背景,層見疊出,構成一片高低井然、錯落有致、曲直相映、遠近互襯的燈的海洋。車輛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燈海之中,且依稀飛起喇叭、汽笛、歡笑、笙歌之聲,給夜山城平添無限動感與生機。
推薦觀景(jing)地:南山一棵樹——修建在半山腰上的一個建筑,可俯瞰整個重慶的夜景,特別是渝中半島和南濱路的夜景。
峨嶺公園——公園內有一個兩江亭,可以看到嘉陵江和長江的兩江風景。
朝天門廣場和南濱路
另外在兩江游輪和過江索道、輕軌上,整個山城夜景也可以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