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大甲鎮瀾宮景點介紹
鎮瀾(lan)宮據說是清雍正(zheng)8年(nian)(公元1730年(nian))自湄洲天后祖(zu)廟恭請媽祖(zu)神像來臺(tai)后建(jian)立的。后因香火鼎(ding)盛,于雍正(zheng)10年(nian)(公元1732年(nian)),在臺(tai)中縣大甲鎮大甲里興建(jian)小祠,直(zhi)到乾(qian)隆35(公元1770年(nian))改建(jian)小廟為“天后宮”,后由(you)大甲士紳屢(lv)次發起重建(jian)并改為“鎮瀾(lan)宮”。
鎮瀾宮建筑有前殿、后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布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
廟前龍柱為精(jing)細渾(hun)厚(hou)的石(shi)刻鏤雕(diao),屋頂布滿五(wu)顏(yan)六(liu)色(se)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nian),檐下大片(pian)雕(diao)飾按金(jin),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fu)麗,層層迭飾,金(jin)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xiang)。
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跡、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前往大甲鎮瀾宮交通
自行開車:
1.國道1號,臺中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臺17)→西濱快速道路(臺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2.國道1號,后里交流道下→往大甲(甲后路臺132線)方向行駛→過地下橋左轉中山路一段→于大甲火車站前蔣公路右轉直行即抵。
3.國道3號,中港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臺17)→西濱快速道路(臺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4.國道(dao)(dao)3號,大甲(jia)交流道(dao)(dao)下→往大甲(jia)(甲(jia)后(hou)路(lu))方向行駛→過(guo)地下橋左(zuo)轉中山(shan)路(lu)一段→于大甲(jia)火車(che)站(zhan)前蔣公路(lu)右轉直行即(ji)抵。
大眾運輸:
高(gao)鐵 搭高(gao)鐵至臺中站下,再(zai)轉(zhuan)搭其它大眾運輸(shu)工具(ju)。臺灣高(gao)鐵網站
客運
1.自臺中干城站搭往大甲的國光客運
2.從臺中火車站搭往大甲的豐原客運
火(huo)車 搭乘(cheng)縱貫鐵路,于(yu)大甲(jia)站下(xia)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