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民俗節慶介紹:
洛陽民俗節慶-石窟藝術
洛陽有與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的龍門石窟。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公元493年),歷經400余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0多萬字。兩山窟龕造像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蘊涵豐富而蜚聲中外。
以北魏和唐代造像達到當時藝術的頂峰及匠心獨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風格而異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題記數量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譽為“古碑林”。以造像內容廣涉佛教信仰的眾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題材也是石窟藝術中所罕見。
龍門石窟主要開鑿于北魏時期和唐代武則天時期,其中規模最大、名聲最響的是鑿于宋代的奉先寺石窟。
里邊的佛像造型雍容典雅、面目傳神,所穿服飾紋路清晰、衣褶宛然。洞窟中的浮雕精美華麗,飛天、樂伎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尤以“帝后禮佛圖”浮雕最負盛名。
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碑刻是書法藝術的精品,每年吸引了無數書法愛好者慕名前往。
洛陽民俗節慶-洛陽牡丹
洛陽的牡丹名聞天下,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也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洛陽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
洛陽種植負牡丹的歷史悠久。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南北朝時候即有記載,而洛陽大規模種植牡丹是在隋朝,之后慢慢發展,到清朝時,全國已經有很多地方盛產牡丹了。那為什么說洛陽牡丹甲天下呢?洛陽牡丹開得碩大鮮亮其實是與洛陽的獨有地脈有關,伊河洛河帶來的火山巖元素沉積下來,使洛陽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錳、銅、鋅、鉬明顯高出其他地區,其中錳的含量平均高出26.7倍,加上該地區適宜的氣候,使得洛陽牡丹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
現在每年的4月份洛陽都會召開牡丹花會,觀賞牡丹最好是去洛陽市內的幾個公園:王城公園、 西苑公園和牡丹公園。
并且洛陽牡丹現在還有了“形象代言人”,那就是很多人都喜愛的卡通形象—小破孩。
想了解當地完整的旅游信息(xi),請(qing)點(dian)擊(ji)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