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龍山寺景點介紹
龍山(shan)寺位于臺(tai)北(bei)市(shi)萬(wan)華區廣州街(jie)與西(xi)園街(jie)交叉(cha)口、毗鄰(lin)華西(xi)街(jie)觀光夜市(shi)。與臺(tai)北(bei)101大樓、故宮博(bo)物院(yuan)、中正(zheng)紀念(nian)堂(臺(tai)灣民主紀念(nian)館)并列為觀光客至(zhi)臺(tai)北(bei)旅游之4大勝地。
艋舺(今萬華(hua))是(shi)(shi)臺北(bei)市(shi)開發最早(zao)的地方,而臺北(bei)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shi)(shi)當地居(ju)民信(xin)仰(yang)、活動、集會的中心(xin)。
龍山寺建筑風格
龍山寺坐北(bei)朝南(nan),為中國古典(dian)之三進(jin)四合(he)院傳統(tong)宮殿(dian)(dian)式建筑,自中軸由外而內是(shi)山門、廟(miao)埕、前殿(dian)(dian)、中庭(ting)、大殿(dian)(dian)后(hou)庭(ting)、后(hou)殿(dian)(dian)。殿(dian)(dian)前左右護(hu)龍,上(shang)有鐘鼓(gu)樓(lou),門壁梁柱極盡精雕細(xi)琢(zhuo)之美。
龍山寺廟(miao)埕左(zuo)右兩邊設(she)有凈心瀑布和(he)噴泉水池,前(qian)殿的八(ba)角藻(zao)井(jing)(jing)和(he)鑄銅龍柱是特色(se)所在,大殿也(ye)有金柱圓形(xing)螺旋狀藻(zao)井(jing)(jing),都是代表臺灣傳統(tong)寺廟(miao)特色(se)和(he)格局,可(ke)在此多留意(yi)建筑景觀和(he)代表意(yi)涵。
祀奉神明
龍山(shan)寺前(qian)殿(dian)、大殿(dian)、后(hou)殿(dian)可細分許(xu)多(duo)廳(ting),共供奉約100多(duo)尊神明(ming)、7個(ge)香爐(lu)。前(qian)殿(dian)即三川殿(dian),與龍廳(ting)、虎廳(ting)合稱五門殿(dian),主祀(si)三寶(bao)佛、旁祀(si)神像眾多(duo)。
大殿即(ji)圓通寶(bao)殿,主祀觀音佛祖、旁祀文殊菩薩(sa)(sa)、普賢菩薩(sa)(sa)、韋(wei)馱菩薩(sa)(sa)、伽藍菩薩(sa)(sa)和十八羅(luo)漢。
后(hou)(hou)殿共有(you)天(tian)上圣母殿、文(wen)昌(chang)帝(di)君(jun)殿、華陀(tuo)廳、關(guan)圣帝(di)君(jun)殿、月老廳,分(fen)別祀奉(feng)天(tian)上圣母、太(tai)陽(yang)星(xing)君(jun)、太(tai)陰星(xing)君(jun)、千里眼和順風耳、水仙尊王(wang)、城隍爺(ye)、福德正(zheng)神(shen)、注(zhu)生(sheng)娘(niang)娘(niang)、注(zhu)生(sheng)娘(niang)娘(niang)、池(chi)頭(tou)夫人、文(wen)昌(chang)星(xing)君(jun)、文(wen)魁星(xing)君(jun)、紫陽(yang)夫子、文(wen)衡帝(di)君(jun)、華陀(tuo)、月下老人和監名(ming)神(shen)君(jun)等(deng)眾神(shen)明。華陀(tuo)廳后(hou)(hou)方的(de)福智(zhi)(zhi)大(da)師紀念堂主祀福智(zhi)(zhi)大(da)師。
其他活動
除了欣賞臺灣寺廟(miao)建筑文化以外,在每年(nian)農歷(li)正月15日(ri)(ri)至2月19日(ri)(ri)前來龍山寺,還可欣賞到花燈展覽、平安燈等傳統(tong)活動。
小貼士:龍山寺每天下午6點打鐘。
門票·開放時間
免費。
開放(fang)時(shi)間:每日6:00——22:20。
前往龍山寺交通
自駕:下臺北重慶北路交流道,沿重慶北路、南路南行,至愛國西路右轉,過陸橋接桂林路,左轉康定路,再右轉廣州街即可,全程約6.5公里。
捷運:搭乘捷運板南線至龍山寺站即可到達。
公車:0西、25、38、49、65、310至龍(long)山寺(si)站(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