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市南岳區衡山美食介紹:
佛教名山的南岳,菜肴自然以素食為主。南岳素食始于東晉,千余年來,技藝日臻精巧,已由一般素食發展到高級齋宴,各大寺廟、飯館均擅長制作。
南岳的齋席,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六子連、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景”之說。
一品香——單盤素菜。
二度梅——霉豆與腐乳。
三鮮湯——按時令以三樣鮮菜作湯。
四季青——四種不同青菜。
五燈會——五種燉品。
六子連——通常指燒茄子、炒筍子、燉菌子、油辣子、豆干子、藕丸子。
七層樓——假肉、丸子、饅頭、子面筋、菜心、玉蘭片、香菇等七樣層疊而成,有如葷菜中的全家福或獅子頭。
八大碗——用八樣素菜仿葷席辦成酒席。
九如意——實即便餐,按時令不同、客人多寡配菜,能使客人吃得滿意即行,所以又叫“如意餐”。
十樣景——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十景素燴,稱“小十樣景”,即由玉蘭片、紅蘿卜、白蘿卜、百合、白菜心、冬菇、荸薺、馬鈴薯、豆筍皮、子面盤筋等燴燜而成。其中玉蘭片、紅白蘿卜、荸薺、馬鈴薯還要雕成各種花形,非常美觀;
另一種則是十樣大菜辦成的酒席,通常指海生植物、珍珠米、油捆雞、油豆筍、燒茄子、冰糖湘蓮、七層樓、八寶飯、烤菇湯與青菜,也有全仿葷席辦成十大碗的。十樣景用料多樣,制作精細,酸甜軟脆俱備,水陸素食皆有,食此即可領略齋席的全部風味。
南岳齋席,還有一種具有濃厚鄉土風味的豆腐、香椿、辣椒、筍子、菌子等幾十種菜的吃法,另有一番風味。
吃在南岳市區的美食
南岳區最為繁華的是祝融北路,餐飲、購物最為集中,人流較多,飯菜價格也比山上的便宜。
另外,在市區品嘗夜宵有兩個去處:一是獨秀中路和獨秀幼兒園門口的燒烤一條街,價位相當便宜:二是南岳萬壽廣場的夜宵廣場。(具體位置參見南岳區示意圖)
吃在南岳衡山景區
衡山景區內的餐館食肆以半山亭一帶最為集中,其中以延壽村的最為經濟實惠,位置就在磨鏡臺賓館往前100米左右。因為大部分都是當地村民開設的,小本經營,所以價格適中之余,可以打折,味道也不錯!
提醒:衡山人燒菜放油特別多,所以口味清淡的話要事先聲明。
南岳衡山美食-常寧涼粉:
常寧獨特風味食品。已有1300多年歷史。以當地山上產涼粉藤的果心為原料制成。制法為:將涼粉果削皮、剖開、曬干,裝入布袋中用清水浸泡并反復搓揉,至果內膠汁全部擠出;取出布袋,約半個小時后,汁水即全部凝成晶瑩透明的涼粉。食時,切成條或片,拌入糖、醋、蒜泥、辣椒等調料。涼粉晶瑩剔透,手托3厘米厚的粉塊,隔粉可見指紋,故有“六月雪”、“水晶凍”之稱。
南岳衡山美食-玉麟香腰:
衡陽傳統風味佳肴。又名“寶塔香腰”、“管堆子香腰”。清代衡陽名宦彭玉麟家廚在魚丸、黃雀丸、鍋燒丸等地方風味小吃基礎上創制,故名。此菜集眾多小吃品種于一碗,層層堆砌,形如寶塔,以寓步步登高。后傳入民間,成為衡陽風味酒席中的定型頭碗菜品,亦是民間結婚、生子、祝壽或逢年過節團圓飯中不可缺少之物。菜分七層,由下至上分別為:紅棗虎皮蛋、滑肉、鍋燒丸、黃雀肉、魚丸、蛋卷、腰花。亦可再于頂上加蓋其他菜肴。
南岳衡山美食-南岳素食豆腐:
衡山傳統佛教齋食之一,南岳素食品種繁多,取材多樣,但以豆腐制品為四時皆備、鄉土風味濃郁的主要菜肴。主要有家常豆腐、砂鍋豆腐。豆腐丸。夾心豆腐、涼拌豆腐、翻皮油豆腐、帶餡油豆腐、五香豆腐于等,炸、燉、蒸、煮、炒技法多樣,酸、甜、咸、辣、香五味俱全,食之回味無窮。
南岳衡山美食-魚頭豆腐:
衡陽風味名菜。制法為:花鰱魚頭帶半片魚肉(今大多用額魚頭),洗凈斬去吻部,間隔劃幾刀,正面抹上醬油,剖面抹上豆瓣醬,入鍋茶油煎至兩面金黃色,加人醬油、糖及清水運量,燒魚片刻,再放人豆腐塊、香菇、生姜末等煮至爛熟入味,撒入蔥花、味精,澆上熟豬油,一起鍋碗盛,即成。乘熱食之,湯鮮味美,爽口宜人。
南岳衡山美食-衡陽荷葉包飯:
農村傳統風味美食。相傳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制法為:優質大米加水及生油攪拌均勻,蒸熟成飯,攤涼。雞蛋、瘦豬肉、叉燒肉、蝦仁、雞肉、鴨肉、香菇切細丁,加鹽混合后包入松散的飯中,再用新鮮荷葉包緊,入籠蒸熟,即成。包飯黃白相間,油潤發亮,清香四溢,松軟爽口,油而不膩。多于夏季荷葉茂盛之時食之。
想了(le)解當地(di)完整(zheng)的(de)旅游信息,請點擊(ji)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