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購物介紹:
大理購物,想帶幾件別致的小禮物回家送人,不愁找不到地方。在大理古城或下關,可以買到用天然大理石制作的文房四寶、花盆、花瓶、燈具等大理石工藝品。
富有民族特色的白族蠟染、扎染是人見人愛的手工藝品,在下關及古城隨處可見;大理州鄧川乳扇非常出名,各土雜店及農貿市場有售;下關沱茶,形如蘑菇帽,經久不變味,香氣獨特,在各土雜店有售;大理雪梨,產于洱海東岸,肉質雪白嫩細;劍川木雕,原為劍川民間工匠制作的家具、門窗、屏風等,近年開發了一些工藝品小雕件,供游客攜帶,在各工藝品店有售。
護國路(洋人街)是游客的必訪之地,集中了各種少數民族織品、工藝品和滇藏各地特產,在眾多的店鋪里經常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蝴蝶泉附近有一個叫周城的村子,從大理古城或下關等地都有去那里的中巴、小馬車。這里的村民幾乎每家都有自己專門制作蠟染或扎染的小作坊,不妨去看看。購買蠟染時,開價后可適當還價,一塊蠟染布的價格為20元左右。當地的印章雕刻也很不錯。
感通茶介紹:
產于大理圣應峰(又稱蕩山)、馬龍峰山肢一帶。由于具有雪山、云霧、清泉、沃上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加上悠久的種茶、制茶傳統,所產的感通茶經沖泡后,湯色嫩綠清沌、茶香濃郁、滋味醇甘,經久耐泡,歷來被列為待客的上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臺柱茶”。
鶴慶銀銅工藝品介紹:
大理加工生產金銀手飾歷史久遠,所制釵環、手鐲,戒指等首飾,不僅品種繁多,而且工藝精細。主要產品常見有繞絲銀手鐲、雕花銀手鐲。嵌玉銀手鐲、金耳環、銀耳環、戒指、項鏈、百家鎖、玉簪。金釵等上百種,其中的“鳳冠”,是白族地區的民族特需品,最受人們青睞。
劍川木雕介紹:
劍川縣素有木雕之鄉之稱,木工藝人擅長雕刻各種人物、花鳥、山水等到圖案,用以裝飾門窗,家具。木雕原料采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聞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做工精細,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造形美觀大方,高雅別致堅硬柔韌,抗腐蝕、不變形,繼承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
大理草編介紹:
大理草編是大理地區白族群眾的一項傳統手工藝。據傳南詔時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過草帽街,現今的大理市七里橋太和村內仍有此街名。大理草編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原料由傳統的谷草、麥桿、棕絲等編織。草編制品上面繡著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蒼山、禽獸等民族圖案,既別致美觀,又經濟實用。
云興果脯介紹:
這家的果脯很美味,飽滿潤澤,酸甜適宜。除了果脯,還賣果子泡的酒,也有梅子,但是品種少一些。品嘗地:地址:大理古城復興路225號。
蠟染介紹:
蠟染是流行于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歷史悠久。蠟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有動物、花卉、風景名勝等各種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產品有服裝、各式掛包、壁掛等。當地人用蠟染布制作的服裝多次榮獲輕工部全國優秀旅游產品獎、中國文化時裝優秀獎和省優秀民族產品獎。
白族“三道茶”介紹:
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沖入滾燙開水制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沖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沖“蒼山雪緑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后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
現今,經過民族文化工作者的發掘、整理、規范和倡導,“三道茶”已被廣泛的引用到大理的旅游業及外事活動中,形成了有組織的“三道茶晚會”,來賓在晚會上除了能喝到地道的“三道茶”外,還可以邊飲邊看民族歌舞、服飾表演,欣賞白族的茶文化。
趙記梅子介紹:
趙記梅子的梅子品種很多,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是大理古城的老字號了,果脯也很好吃,但品種就少一些了。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