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美食介紹:
武漢歷史悠久,占盡九省通衢之便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菜肴和名目眾多的風味小吃。武漢菜的花色品種較多,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與造型,尤其以煨湯技術最為獨到。著名的菜點有清蒸武昌魚、黃燜甲魚、皮條鱔魚、橘瓣魚圓、洪山菜苔炒臘肉、黃陂三合等。
到了武漢一定要吃到這四樣東西:蔡林記的熱干面、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這四家店都開在漢口的商業鬧市區,而且還開了不少分店。此外,漢陽歸元寺里的素菜館也很有名。
“戶部巷過早,吉慶街宵夜”
早(zao)(zao)(zao)點(dian)被武漢(han)人(ren)俗(su)稱為(wei)“過早(zao)(zao)(zao)”,地(di)處華中(zhong)的(de)武漢(han),融合(he)了東南西北的(de)風俗(su)習慣,有“俗(su)具(ju)五方(fang)”之稱。戶部(bu)巷的(de)早(zao)(zao)(zao)點(dian)非常有名(ming),三鮮(xian)豆皮、四季美湯包(bao)、熱(re)干面(mian)、面(mian)窩(wo)等都是(shi)武漢(han)人(ren)喜愛的(de)早(zao)(zao)(zao)點(dian)。
一部小說和電影《生活秀》讓人們知道了吉慶街。如今,到吉慶街吃宵夜、看表演,似乎也成了到武漢旅游一個不可錯過的項目,吉慶街的特色小吃、風味火鍋以及那聞名遐邇的鴨脖子以濃重的口味向你展示一個真實鮮活的武漢。
硚口美食街
推薦理由:武漢市最大的餐飲街,全長1200米,兩旁有餐館、酒店30多家,經營鄂、川、粵、生猛海鮮、特色火鍋、風味小吃等各種風味,菜點品種達千余種。
地址:武漢市硚口區橋口路
特色菜:皮條鱔魚、橘瓣魚圓、黃陂三合
吉慶街飲食文化街
推薦理由:有各種大小飲食排檔上百個,經營大眾化的風味小炒和風味小吃。還有民間藝人的吹拉彈唱,歌樂盈耳,熱鬧非凡,夜間最甚,是排檔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展示窗口。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吉慶街
特色菜:辣子炒田螺、蒸小龍蝦、煨牛雜湯
首義園美食街
推薦理由:首義園美食一條街是全國聞名的美食街,園內集中湖北特色小吃和全國較有影響的小吃,沔陽三蒸、云夢魚面、武漢馬記熱干面、歡喜坨等都能品嘗到,另外還有湖北省特色曲藝耍也將在此亮相。 首義園在武昌被稱之為有楚味的“城隍廟”。每年春節期間,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熱鬧非凡。這里還被稱為武昌的第二條“戶部巷”。
地址:武昌彭劉楊路232號首義園內
交通信息:坐公交車到閱馬場車站下車
武漢美食一條街
推薦理由:經營鄂、川、粵、生猛海鮮、特色火鍋、風味小吃等各種風味,還有民間藝人的表演,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
人均消費:20元左右
特色小吃:三鮮豆皮、四季美湯包、熱干面
戶部巷早點一條街
推薦理由:明清時期的古巷,從上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戶部巷的早點攤群逐漸聚集,遍布小巷,早點品種多達70多種,其中,武漢地方特色小吃達30多種。地址: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
特色菜:石記熱干面、謝氏面窩、萬氏米酒、徐嫂糊湯米粉
沔陽三蒸介紹:
沔陽三蒸是仙桃(荊州地區較大的縣級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即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珍珠丸子色澤晶瑩潔白,米粒豎起似珍珠透明,肉丸軟糯松泡,味道鮮美;而蒸白丸則以瘦豬腿肉和魚作主料,更注重火功,其色澤乳黃,丸質軟嫩,油潤松軟。
三鮮豆皮介紹:
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一種主要食品,在豆皮制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三鮮豆皮是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而得名,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
清蒸武昌魚介紹:
武昌魚是鳊魚的一種,原產于鄂州市的梁子湖。其魚肉質細嫩、脂肪豐富,可用多種方法烹制菜肴,其中清蒸為最佳。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兩斤左右一條的武昌魚,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清蒸以后,再在魚上綴以紅、黃、綠各色菜絲,看上去五彩繽紛,舉筷一嘗,肥美細嫩,湯質鮮香,回味長久。
石首雞茸魚肚介紹:
石首雞茸魚肚這道菜最難得的是它的主要原料——石首筆架魚肚,“此物唯獨石首有,走遍天下無二家”。長江流域鮰魚在石首市長得特別肥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魚鰾肥大厚實,獨特別致,外形很象石首長江邊的筆架山,鰾內有紅色的筆架山圖案,筆架魚肚因而得名。
瓦罐雞湯介紹:
武漢小桃園的瓦罐雞湯有著其獨特的風味,其原料為產于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將雞塊投入油鍋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雞湯雞肉軟爛,湯濃味鮮,是宴席上的佳菜肴。
云夢魚面介紹:
魚面制作很有講究。首先要選用青、草、鰱、鯉等魚肉和上等白面、玉米粉,再拌上麻油、細鹽,精心烹制而成。魚面形狀似普通面條,但更精細,以色香味形著稱,“搟的面像素紙,切的面像花線,下在鍋里團團轉,盛在碗里像牡丹”。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
雞泥桃花魚介紹:
雞泥桃花魚是用桃花色、雞脯肉、魚肉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每當它端上席來,就如同開放了一朵清新艷麗的桃花,特別惹人喜愛。而且此湯湯味清鮮,鮮嫩軟溶,營養豐富,是難得的湯中之上品。
紅燒野鴨介紹:
紅燒野鴨湯濃汁稠,色澤紅亮,看起來便極為誘人;入口后則具外熱內嫩,味鮮汁美,香甜酥潤,食后余香滿口的特點。另外,它還兼有脂肪少,蛋白質多等特點,可謂洪湖別具一格的傳統名肴。
四季美湯包介紹: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做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
八卦湯介紹:
武漢市小桃園煨湯館的傳統名肴。因為烏龜背殼形似古八卦圖,故人們又稱之為八卦,用龜肉制湯,便稱八卦湯。此菜在清末已馳名中外。許多來華旅游的外賓和國內旅游者到武漢,總要前往小桃園品嘗此菜,他們將其視為“長壽菜”,吃后永葆青春,延年百歲。
熱干面介紹:
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幾角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武漢的熱干面與山西的刀削面、兩廣的伊府面、四川的擔擔面、北方的炸醬面并稱我國的“五大名面”。
武漢面窩介紹:
面窩是武漢人“過早”的常用品,是一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的面窩。據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創制。面窩油炸后兩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黃陂三合介紹:
以魚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魚丸子選用魚肉剁茸,以蛋清、蔥白、姜汁、豬油作調料,氽制而成。肉丸系選用豬腿肉,配以魚茸和調味料,酥炸而成。肉糕原料同肉丸,多蒸制而成。兩種或三種合燒,一菜多樣,魚有肉味,肉滲魚香,別具風味。
黃州東坡肉介紹:
黃州東坡肉系蘇軾發明,故名東坡肉。東坡肉用五花肉做主料,每斤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八塊,先用旺火燒,再用小火燜。它的特點是:色澤醬紅,湯肉交融,肉質酥爛如豆腐,入口不油不膩。
江陵散燴八寶介紹:
江陵散燴八寶亦稱八寶飯,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苡仁米等蒸熟制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被贊為“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
荊州皮條鱔魚介紹:
皮條鱔魚做法講究,尤重火功技法。活鱔魚宰殺、洗凈后,切成條狀、擦精糊上漿,用三道不同溫度的油氽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這樣做出的皮條鱔魚,形似皺皮蛇條,色澤金黃透明,外酥脆,內油嫩,味道香甜醇厚。
荊州魚糕丸子介紹:
荊州魚糕丸子是荊沙一帶的傳統名菜,素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著稱。此魚糕丸子晶瑩潔白,肉丸淺黃光潤,質鮮味美,色香味形俱佳。
想了解當(dang)地(di)完(wan)整(zheng)的旅(lv)游信息,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