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美食介紹:
襄樊位于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區,飲食風格受中原地區的影響,屬于鄂北風味。
巴蜀荊楚地區的人們生性嗜辣,幾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與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鄂菜講究的是鮮辣。襄樊菜既有著鄂菜鮮辣的特點,又保持著自己的風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樊名菜有夾沙肉、襄樊纏蹄、紅燒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絲、宜城盤鱔等。
襄樊的小吃品種也很多,如油茶、清湯、牛油面、涼面、玉帶糕等,大都當作早點或夜宵,小吃正因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這些形形色色的帶有地方風情的小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或者食客。
涼面介紹:
襄樊人有句名諺:“冬至包面夏至涼面”。“涼面”也叫“麻汁面”,為襄樊人夏季最喜愛的主食,因其制作簡便,吃起來清涼爽口,已成為襄樊的大眾化食品。
有麻汁、食醋、蒜泥、黃瓜絲、胡羅卜菜末、香椿菜末、鹽水等。將煮好的面條用冷水淘涼后,盛于碗中,澆上菜馬拌勻即成。可根據各人的口味自澆自拌,十分方便。
牛油面介紹:
牛油面是襄樊人最喜歡的早餐。牛油面的特點是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久食不厭。很多襄樊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面,感覺口中無味,食欲大減。牛油面做法簡單:水開后將面下入鍋內,煮開后撈起,加香油涼拌。吃時,撮一把放入搭勺,伸進沸水中冒熱,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
炸醬面、豆腐面介紹:
炸醬面、豆腐面都是襄樊較普遍的風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與牛油面一樣,只是其佐料與牛油面佐料有異。炸醬面以炸醬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為主料。
包面介紹:
包面在襄樊又叫餃子或餛飩。襄樊人逢年過節或改善伙食,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家庭,總要吃一頓傳統的小吃--包面,并且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叫“正月初一吃包面--頭一頓”。
襄樊叫化雞介紹:
襄樊制作叫化雞皮色有光澤,雞肉酥爛,味透而嫩,原汁原味,異香撲鼻,并具有獨特的襄樊地方風味。
宜城大蝦介紹:
宜城大蝦是近年來興起的風味小吃,大有風靡整個襄樊地區之勢。宜城大蝦的吃法可鹵、可炒、可煮,最好吃的還是鹵蝦。宜城大蝦個大肉多,鮮嫩爽口,吃起來一麻二辣三香。特別是夏令時節,街頭巷尾蝦味飄香,老少皆喜食之。
宜城盤鱔介紹:
盤鱔是將不能動刀剖肚的豇豆鱔魚放入燒熱的鐵鍋內讓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后,用清水洗凈,再入鍋放上麻油,微火反復煎之,待鱔魚由硬變軟成卷曲時,放入鹽、花椒、姜、蒜、紅辣椒絲及麻辣醬等調料,干扁成焦黃色,熟至香氣撲鼻,盛盤食之。吃盤鱔,食有訣:用筷夾著頭,順頸去下口,撕下腸和頭,嘴里龍擺尾,連骨咽下喉。從醫學上講,這種食法滋補性大。
清湯介紹:
清湯是襄樊人的傳統風味小吃,而且是經濟快餐品種之一。清湯制作的主料是精粉、豬肉。其特點是:佐料齊全,制作精細,葷湯點碗,皮薄餡嫩,湯鮮味美。
夜壺油茶介紹:
夜壺油茶是一種適宜于冬季夜晚的小吃。吃時,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壓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睡前來一碗,可暖胃、潤肺、生熱。冬季,叫賣者身背好幾十斤重的大銅壺,走街串巷叫賣,所以人們戲稱它為“夜壺油茶”。
玉帶糕介紹:
玉帶糕系谷城縣地方傳統名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健脾開胃、潤肺生津等功能,食、藥兩宜,清香爽口,甜而不膩。因糕體形似皇袍玉帶,故名“玉帶糕”。
據傳,乾隆皇帝一次朝拜武當,途中停歇谷城,因路途勞累,不思飯菜,地方官員獻出本地糕點玉帶糕。乾隆略品,頓覺胃口大開,隨口贊道:“‘玉帶’仙品,糕中之尊,開朕脾胃,貢朝龍庭。”從此玉帶糕被列為朝廷皇室貢品。
夾沙肉介紹:
夾沙肉在襄樊享有盛譽。此菜以肥膘肉和綠豆沙為主料,以肉裹沙,入鍋炸制而成,是筵席上很受歡迎的一種甜食炸菜。制作講究選料、刀功、火候。成菜色澤金黃,沙餡飽滿,外酥里嫩,肥而不膩,香甜爽口。
襄樊纏蹄介紹:
襄樊纏蹄在國內名氣較大,是傳統的佳肴。多用于冷盤拼盤,色澤紅亮,肉質清香,佐以姜絲、米醋,余味幽長,是下酒的好菜。
糖醋白菜介紹:
糖醋白菜取材襄陽卷心大白菜。襄陽卷心大白菜又名“襄陽白”。此菜十分爽口,甜酸適度,兒童特別愛吃,也適合上海人口胃。
想了解當地完(wan)整的旅游信息,請(qing)點(dian)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