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墻遺址介紹:
澳葡當局曾多次在澳門建筑城墻,最早可追溯至1569 年之前。1604 年,由于中國政府不許他們私筑城墻,所以都先后被當時明朝政府拆毀。至1617 年,澳葡官員賄賂中國官吏,使他們不加干涉,再次筑起城墻。雖然1625 年在明政府官員強力干涉下,曾拆毀北部城墻。但葡人仍不顧明政府反對,繼續筑墻。現存的舊城墻遺址正是當時所建之部分。
舊城墻位于圣保祿教堂遺址左側,鄰近哪里吒廟,為夯土建成的墻體,夯土主要是用泥沙,細石,稻草再摻合蠔殼粉逐層壓實而成。現存墻體長18.5米,高5.6米,寬1.08米,墻身開有一磚券洞,寬1.8 米,高2.8米。
舊(jiu)城墻遺址導游
在大名鼎鼎的大三巴牌坊側,一面毫不起眼、呈灰褐色的殘垣斷壁,靜靜地守候了400年,這與澳門萬紫千紅的面貌大大不同。這堵名為“舊城墻遺址”的斷墻是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景點之一,亦是澳門唯一的城墻遺址。除了以砂石建造,亦滲入蠔殼粉,充份表露澳門這個漁港特色。
舊城墻遺址(zhi)交(jiao)通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需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
乘(cheng)17、18、8A、26 于(yu)白(bai)鴿巢(chao)總站下(xia)車沿石仔路(lu)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