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節日介紹:
額節(水(shui)歷正(zheng)月酉亥)
荔波德門、田早、太吉、堯古、拉交、水慶等地水族的年節。屆時要設素席祭祖,以魚為上供珍品,另供糯米飯、甜酒、大小南瓜等。過去還舉行賽馬、擊銅鼓等娛樂活動,方式、內容與端節相似。
殺魚(yu)節(農歷三月(yue)初九)
居住在龍里、貴定、福泉一帶的苗族人民,每逢三月初九就來到河邊,從河里叉起一條條鮮魚。燒起大火,架起鐵鍋,用河水煮鮮魚。一邊喝著米酒,吹蘆笙唱山歌,祭天求雨,祝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布(bu)依族四月八(農歷(li)四月初八)
傳說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所以也稱“牛王節”、“牧童節”,黔西地區也稱為“開秧節”。荔波一帶每逢這天都要做黑糯米飯敬“牛王”;有的地區還要殺雞備酒祭祖,并用鮮草包糯米飯喂牛,給牛洗澡讓其休息;個別地區還要舉行斗牛、賽馬等娛樂活動。
洗牛節(農歷六月初六)
正值春耕結束,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并在牛欄旁插幾根雞毛和鴨毛,表示為牛洗耳去塵,祈禱耕牛平安健壯。
蘇寧喜節(農歷十(shi)二月丑日)
節日那天,小孩挨家挨戶去要象征長壽幸福的糯米飯、雞蛋和肉片。同時家家戶戶剪彩色紙人,纏竹條紙須,貼在祭桌的墻頭上。
卯節(jie)(水歷九(jiu)、十(shi)月內的卯日分四批(pi)過(guo)節(jie))
水語稱“借卯”,是荔波一帶水族人的節氣。屆時殺豬宰鴨、灑掃庭院,打豆腐、開窖酒祭祀祖先。并盛裝涌往卯坡(各地約定俗成集會對歌過卯的山坡),擊鼓對歌。
傳說:傳說遠古時候一支水族的祖先來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嚴重蟲災,人們束手無策,眼看顆粒無收。這時,水書先生陸鐸從天而降,指示人們掃積屋內煙塵撒在禾苗上,終于除去了害蟲。人們慶勝利,聚歡歌,代代沿襲便形成了卯節。
端節(jie)(水(shui)歷十二月(yue)至(zhi)次(ci)年二月(yue))
相當于漢族的春節。為水族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主要活動為祭祀和賽馬。節日期間,銅鼓聲此起彼伏,悠揚的歌聲和蘆笙調從早到晚回蕩在翠竹掩映的竹樓里,水鄉山寨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小知識:水族有自己的歷法,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于農歷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nei)旅游報(bao)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