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季<爸(ba)(ba)爸(ba)(ba)去哪兒(er)4>開播(bo)了,依(yi)然是那么火爆,除了里(li)面的酷(ku)爸(ba)(ba)萌(meng)娃讓大(da)家(jia)印象深刻之(zhi)外,其拍攝地(di)也讓人流連忘返。這個地(di)方有(you)(you)美景,有(you)(you)美食,更有(you)(you)極具(ju)特色的民(min)族風情,作為(wei)《爸(ba)(ba)爸(ba)(ba)去哪兒(er)4》的首站拍攝地(di):白(bai)哈巴村,到底美在哪兒(er)?下面中航國旅(lv)為(wei)您詳(xiang)細介紹。
美(mei)在風景--中(zhong)國最美(mei)鄉(xiang)村
白哈(ha)巴村,地處中國最西北的角落,又被稱為“西北第一村”。這里風光秀麗,景色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八(ba)大小鎮(zhen)”之(zhi)一。
來到這(zhe)兒(er),你會(hui)發現,這(zhe)個村(cun)莊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由(you)木頭筑成,是典型的歐式村(cun)寨風格。
從遠處眺望,村落背后,山頂上白雪皚皚,山腰中林木蔥蔥,山腳下綠草茵茵,仿佛是一張張油畫。
清晨,陽(yang)光照在阿爾泰(tai)山的白雪上,輝映著山莊,一片金黃色(se)的樺樹林中,小溪(xi)潺(chan)潺(chan)流(liu)過(guo),炊煙裊裊飄動。
站(zhan)在山(shan)頂,看山(shan)腳下(xia)的(de)白樺林,黃綠相間,仿(fang)佛給大山(shan)鋪了一層(ceng)長長的(de)地毯。
白(bai)色的(de)樹(shu)干筆直俊秀,金黃的(de)葉(xie)子如蝴蝶般輕舞,宛若亭亭玉立(li)的(de)少女!
這是(shi)最有意境(jing)的白(bai)色浪(lang)漫,這是(shi)最炫目(mu)的金黃絢爛!
置(zhi)身(shen)于(yu)這片靜謐(mi)的白(bai)樺林里(li),你(ni)的耳(er)邊是否(fou)又(you)響起了那首俄羅斯(si)民(min)歌《白(bai)樺林》,那優美而又(you)哀(ai)婉的旋律,令人心(xin)醉。
秋風送爽(shuang),樺(hua)葉染黃(huang)(huang)泛紅,林中赤黃(huang)(huang)色的落葉,與銀白的樹干,湛藍的天空交(jiao)相輝(hui)映,儼然一幅歐洲(zhou)風格的油(you)畫。
走(zou)在白哈巴的路上,隨處都(dou)可以見到(dao)正(zheng)在悠閑(xian)漫(man)步的牛羊,它們不僅不怕(pa)人(ren)(ren),有時(shi)候,甚(shen)至會(hui)走(zou)過來(lai),瞧(qiao)(qiao)瞧(qiao)(qiao)新(xin)來(lai)的客人(ren)(ren)。
怪不(bu)得,就(jiu)連(lian)可愛的小(xiao)(xiao)阿拉蕾也(ye)忍不(bu)住要去跟小(xiao)(xiao)羊玩耍(shua)呢(ni)。
白哈(ha)巴(ba)村四季(ji)風景(jing)迥異,自(zi)然(ran)景(jing)觀豐富,每個季(ji)節都有自(zi)己獨特(te)的風景(jing)。
初春,林(lin)木吐(tu)翠、萬物復蘇(su)、滿山嫩綠(lv)嬌人;
盛夏(xia),五(wu)彩的山花和蒼翠的森林交錯分布(bu),姹(cha)紫嫣紅;
金(jin)秋,金(jin)黃(huang)染紅的樺林與墨(mo)綠的松林交(jiao)互輝(hui)映,極至(zhi)之美;
隆冬,玉(yu)樹(shu)瓊花,銀裝素裹,更加的突顯了村莊的寧靜和(he)淳樸(pu)。
美在人情--原始(shi)村落聚集(ji)地
白哈巴是個(ge)原始(shi)(shi)自然生態與古老(lao)傳統文(wen)化共(gong)融的村落,一切都還保存著(zhu)幾百年(nian)來固(gu)有的原始(shi)(shi)風貌。
白哈巴村分為蒙古(gu)族(zu)的支系圖瓦人居住(zhu)區(qu)、哈薩克族(zu)居住(zhu)區(qu)和(he)邊(bian)防站三部分。
同時也是新疆阿勒泰地(di)區圖瓦人最集中的(de)村子,具有濃郁的(de)圖瓦人風情(qing)。
圖瓦人的房屋都(dou)是用(yong)松(song)木(mu)蓋的。一(yi)座座玲(ling)瓏精致(zhi)的小木(mu)屋居(ju)然不用(yong)一(yi)顆釘子。
修建房子時(shi),他(ta)們(men)只需一(yi)把斧子,砍、削、析(xi)、鉚(liu),一(yi)切(qie)都靠斧子上的功夫(fu)。
他們揮動(dong)斧子如(ru)同畫家潑墨一樣揮灑自如(ru),他們用(yong)線條和色彩,盡展能(neng)工巧匠之靈性,將村落(luo)裝扮得色彩斑斕韻(yun)味十足。
房子外頭是一圈一圈的柵欄,整個村莊的景致跟北歐的村莊十分相似,卻和人們一般印象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大相徑庭。
生(sheng)活(huo)(huo)在白哈巴村(cun)的圖瓦人,淳樸(pu)、善良、豪爽、好客(ke),至今仍保留著樸(pu)素(su)的部落文(wen)化和(he)生(sheng)活(huo)(huo)方式(shi)。
他們吃奶(nai)(nai)、肉和面食,也愛(ai)飲奶(nai)(nai)茶、奶(nai)(nai)酒;穿蒙古(gu)長袍、長靴,喜扎(zha)腰帶、戴(dai)禮帽(女扎(zha)圍巾)。
圖瓦人(ren)能歌(ge)善舞,通常用(yong)馬(ma)頭琴、口(kou)笛伴奏。每(mei)年“敖包(bao)節”期間,他們集體組織賽馬(ma)、射(she)箭(jian)、摔(shuai)跤等(deng)競技活動。
夏(xia)天,圖瓦人從冬牧(mu)場趕著牛羊去高山頂(ding)上的夏(xia)牧(mu)場,住圓(yuan)形氈房,俗稱“蒙古包”;
深(shen)秋后,牧民(min)又趕著(zhu)牲畜下高山(shan),住在小木屋內用(yong)酒和(he)肉(rou)度過漫長的(de)冬(dong)季。
大(da)多數村民從(cong)生到死都(dou)沒走出過部落。男女青年在部落內自由戀愛,結婚后搬進(jin)新建(jian)的(de)木屋(wu)中獨立生活(huo)。
美在飲食(shi)--極具民族特色(se)的美食(shi)
在《爸爸去哪兒4》里,我們看到當爸爸們被要求給寶貝們做當地美食時,一個個都不知所措,那么到底白哈巴村都有什么樣的特色美食呢?
馕
馕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于攜帶(dai),適(shi)宜于新疆干燥(zao)的氣候(hou)。
加之烤馕(nang)制(zhi)作精細,用料講(jiang)究(jiu),吃起來香酥(su)可口(kou),富有營養,白哈巴村人民喜愛烤馕(nang)就(jiu)不足(zu)為怪了。
巴哈利
巴哈利是白哈巴村居民常食的一種點(dian)心(xin),也有(you)人稱其為黑蛋(dan)糕(gao)。
中間有各種果(guo)仁,如核桃,杏仁等(deng),在(zai)蛋糕的表面上還有葡(pu)萄干(gan),味道非常可口。
帕勞---手抓飯
《爸爸去哪兒4》里把田亮父子(zi)難為死(si)的(de)“帕勞”原來就是手抓(zhua)飯(fan),在白哈巴村,手抓(zhua)飯(fan)是一種招待客人的(de)美食。
每當有(you)客人來訪時,主人就(jiu)會親(qin)手呈上一盤手抓飯(fan)讓客人品嘗。
卡哇P--烤肉(rou)
來到白(bai)哈巴村,不(bu)吃當地的烤肉(rou)可(ke)以說是(shi)白(bai)來一趟。
當地(di)的(de)烤肉,串大味(wei)美,色澤焦(jiao)黃(huang)油亮,味(wei)道微(wei)辣(la)中帶著鮮香,不膩(ni)不膻,肉嫩可口。
奶酒
奶(nai)酒(jiu)是圖(tu)瓦人(ren)招(zhao)待貴(gui)賓的一種必(bi)備佳釀,奶(nai)香(xiang)純(chun)正,酸(suan)甜適中,醇和(he)爽凈。
當這種醇香的液(ye)體慢慢滑過唇齒之時,奶香在喉(hou)間流連,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guo)你厭倦了大(da)城市的擁擠和喧(xuan)鬧,那就帶著你疲憊的(de)身心(xin),來(lai)白哈巴村吧。這里(li)有風(feng)景(jing),有美(mei)食,有美(mei)酒。你可(ke)以帶著你的(de)故事,來(lai)這里(li)看風(feng)景(jing)如畫,看牛羊成群,看圖瓦(wa)人最原始(shi)的(de)生活狀態······相信在(zai)這里(li),你一定會遇見最美(mei)的(de)童(tong)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