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歷新年(nian)是(shi)泰國清邁(mai)最(zui)有活力的幾(ji)天,除(chu)了宗教活動(dong),當地人用各種狂(kuang)野的方式(shi)讓(rang)“雨神(shen)”降(jiang)臨。
兩天后,清邁將大雨傾盆。
4月13日至16日是泰國的宋干節,人們潑水、祈禱,迎接4 月15日的佛歷新年。這相當于西方的圣誕節和新年,加萬圣節“不給糖就搗蛋”那樣的惡作劇,混合了崇高的宗教信仰、家庭團聚和震耳欲聾的潑水大戰,不過是開心的濕漉漉的版本。
清邁的潑水節:從浴佛到大雨傾盆很瘋狂吧,清邁平時很文藝,但到了潑水節就(jiu)...
每天清晨,一家人都會帶著貢禮和裝飾品莊嚴地走進寺廟;而到了下午,他們就換了一副面孔,帶著三膛室水槍跑上大街。前者是為了求結善緣,后者則是為了獲得好運。當地人認為,從頭到腳澆成落湯雞著實是新年最好的開始。
血濃于水,回故鄉清邁(mai)過(guo)潑水節
95% 的泰國人都信奉佛教,清邁作為蘭納王國500 年的古都、泰國的農業腹地,頗具宗教精神及集體意識。這里的宋干節慶典比任何地方都更為虔誠:活動時間也多一天。
晚上20:00 至早上10:00,那是體貼安排的停火時間,人們會放下水桶,那時可以放心的走上街頭和人們聊天。很多來自泰國北方的人此時回家鄉過新年,這不僅是為了捍衛傳統,也增進家庭關系,即使在以潑水為主要任務的宋干節上,血依舊濃于水。
“曼谷沒有這種寺廟。”在清邁出生的庫穆汶(Kompun) 崇敬地看著守護瓦東文寺(Wat Ton Kwen) 的巨龍,它們飽經風雨洗禮,“而且清邁的人也更善良,更尊重別人,愿意為你留出時間。”
潑水節(jie)前生:浴佛洗刷去年的一切(qie)
深色木頭筑成了寺廟的三角形屋頂,略顯陰郁,寺中時而可見一言不發、身披橙色長袍的僧人,瓦東文寺堪稱一種克制美學的典范。雖然幾公里之外就是城市,但這里和瘋狂潑水節相比,完全是兩個世界,唯有沙塔上多彩精美的彩色紙幡才稍稍透露出了節日氣息。
庫穆汶和兒子瓦新(Wasin) 已經獻上了自己的心意:旗子上是他們各自的生肖圖案,此外,他們還帶了沙子——宋干節還有一個傳統,信眾要帶一桶或者一包沙子來寺廟,好補上前一年他們參拜時帶走的泥土。
庫穆汶把帶著藏紅花味道和茉莉花瓣的水從寺廟金色佛像的頭上澆下去。“這是一種祝福,洗刷掉去年的一切,為新年帶來美好的開始。”潑水大戰就是這種富有意蘊的優雅動作衍生而來的。
30 萬僧人,是榮譽還是天命?
宋干節第二天,泰國人在寺廟邊插上幡旗
4 月13 日的清晨,僧人們會排成長隊,穿過紅磚柱子的塔佩門(Tha Phae gate),這是13世紀清邁古城四大城門之一。僧侶周圍人山人海,人們虔誠地鞠躬,恭敬地奉上自己的貢禮。有時候要是著急,還會把貢禮丟出去,越過無數只手,丟到僧人的銀缽里。很快僧缽就裝滿了,人們的禮物不只有裝飾性的,也有實用的:蓮花花束、干凈香蕉葉裹著的糯米團子等。泰國有38,000 座寺廟,大部分都是靠虔誠信徒的捐贈維持,而宋干節就是豐收季。
“我看有些僧人可能是離不開免費食物了。”清瘦的庫巴?挪伊(Kruba Noi) 笑著說,他現在19 歲,8 年前就穿上了僧袍。他所在的寺廟位于博安美村(Baan Mae On) 的稻田邊上,距清邁一個小時。宋干節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赤足拜伏的農人們的貢禮,并為他們疾速誦念繞口的祝辭。他還會應邀向信徒的祖先、守護神以及去世的寵物致敬祈福。
宋干節上,好像每個泰國男人都是僧人。近年來泰國僧人數量激增:目前有30 萬名僧人。有些老僧人對這種現象很不屑,大多數新來者待幾個月就會走,吸引他們的包括學習機會和免費食宿,更是因此得來的名譽聲望,短暫出家能為家人結來善緣,如果準備求職或結婚,僧人的經歷是大大的加分項。
可庫巴·挪伊卻滿是虔誠,“在我看來,宋干節就意味著延續,是新年提升自己的新機會。”他指的是對轉世輪回的忠誠信仰,這也是他繼續宗教事業的精神基礎。“那你為什么選擇做一個僧人?”回答這個問題,挪伊顯得有點困惑,他只說了一句話……
“大雨把城市傾倒”
環繞舊城的護城河和花橋路是潑水最熱鬧的地方
中午剛過,老城區的氣溫已經40℃,人行道上都是滿懷期待的信徒和推銷五花八門節慶裝備的小商販:一袋袋咖喱酥,炸豬皮,黑色草藥凍配上煉奶,還有一箱箱沒有瓶蓋、隨時準備灑向別人的水。
游行的過程中,總是“大雨傾盆”。舞者和音樂家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他們伴著折磨人的木管樂器聲,穿著華麗的絲綢衣服,可謂“優美的狂歡”。后面每輛花車上都有一尊從清邁主要寺廟中暫時請來的佛像,在接下來喧鬧的幾個小時里,所有佛像和每位觀眾都會在浴佛儀式中被澆個透。
夜幕降臨前,清邁已經沒有一處干燥之地,渾身濕透的酒鬼們還在酒吧前的空地上不停地互相潑水。要是在之后三天里搭乘嘟嘟車穿過市中心,除了濕漉漉的車廂,迎接你的還有冷水、尖叫,和瘋狂的電音舞曲。司機一路狂按喇叭大笑著,不過要是收錢的時候拿到一坨濕乎乎的紙幣估計就笑不出來了,雙層防水袋是保護手機和現金的必備品。
一件干的T恤衫簡直就是斗牛的紅布:通常穿著講究、毫無防備的游客一出酒店門口,馬上就會被澆成落湯雞。街上擠滿了皮卡,每輛車的車斗里都有個大水桶,車里面則坐著渾身濕透的一家人,個個都興高采烈。一堆人拎著連接水箱的水管,這種“水力”迅猛的大水槍是年輕人的最愛。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想達到立竿見影、讓人又驚又怕的效果,水桶才是最好的工具。
作為外來人,很難擺脫固定思維,會對攻擊者怒不可遏。每個到泰國旅行的人都聽過這樣的教誨:無論順遂與否,從生命中遭遇的每一件事中汲取快樂是這個國家的信條。醉醺醺的人們一連四天,平和地把一桶桶水潑到別人臉上,肯定就是對這一信條的終極解讀。
“一年有360 天,泰國人都是彬彬有禮的。”渾身都濕透了的亞希拉斯?阿魯亞卡(AthirathArunyaka) 說,他從曼谷來,和住在清邁的家人一起度過宋干節,“這是對我們所有惡行的大清洗。”
這是潑水大戰的最后一晚,風平浪靜之前最后的暴風雨。第二天早上,安靜的街道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殘破水桶、水槍和滴著水的花環,空氣里彌漫著啤酒和香火的味道。這時,路上都是耄耋老人或者小嬰兒,之前幾天,他們為了確保安全都沒出門。但高溫仍然肆虐,這次可沒有“潑水”洗禮一解愁苦了。
宋干節:新手指南
4 月13 日宋干節
這是破舊迎新的一天。本地人會打掃房間,按照宗教儀式用茉莉花水浴佛。在一片音樂和色彩中,抬著佛像巡游全城。
4 月14 日暖身節
當天,泰國人和家人聚餐,也會去寺廟中,用沙子堆成小寶塔,用鮮花和紙帶進行裝飾,以求積福積德。
4 月15 日新年
新年的第一天,人們早上回去寺廟將前一天準備的食品水果、新的僧袍和錢款供奉給僧人。過去,大家只在今天往家人、朋友身上潑水,而現在,過年期間每天都是“潑水節”。
4 月16 日拜祖日
他們會舉行祭祖活動,并把帶香味的水撒到老人的手中,求老年人賜福。家人齊聚一堂,準備和分享用超甜菠蘿蜜制作的咖喱,這種咖喱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