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浪漫迷人的童話故鄉 - 捷克的布拉格!
尼采說:“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建(jian)筑博物(wu)館(guan)
知道布拉格,繼而去了解布拉格,和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毫無關系,事實上,如果不是前同事說起,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么一首歌,也許是我真的OUT了,“布拉格之春”,讓我知道了這里,也讓我逐漸知道了杜布切克、米蘭·昆德拉、卡夫卡、天鵝絨革命等一系列名字和事件,布拉格就這樣成為了一個一心想要探訪的城市。
布拉格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筑,從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巴洛克、直到新藝術派和超現代主義,一應俱全,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風格的建筑最為明顯,造型別致,工藝復雜多樣,并且配以大量的繪畫和雕塑,色彩也極為絢麗。登高遠眺,滿眼的紅屋頂中,穿插著金色,綠色,黃色的尖聳教堂,看上去極具美感,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基于不同時代的社會思想的變革。
無處不在的(de)“查(cha)理(li)”
說起布拉格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及查理四世,這個號稱“布拉格的驕傲”的人。查理四世,波西米亞國王、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這位學者型統治者從小就決心把布拉格建成能與帝國首都的地位匹配的國際都會,后來周游列國的經歷更豐富了他的藍圖。他親自參與布拉格的城市規劃,修建塔樓、城墻等,還在布拉格附近(jin)興建了卡爾斯騰堡。建立了布拉格大學,這是(shi)中(zhong)歐(ou)(ou)第(di)一所大(da)(da)學,并以重金聘請(qing)著名(ming)學者到(dao)布(bu)拉格(ge)大(da)(da)學任(ren)教(jiao),到(dao)查(cha)理(li)四世去世時,這座新興的(de)大(da)(da)學已(yi)有11萬(wan)學生。現在在布(bu)拉格(ge),到(dao)處都能看到(dao)查(cha)理(li)的(de)名(ming)字,橫跨市(shi)中(zhong)心伏爾(er)塔瓦河的(de)著名(ming)古(gu)跡“查(cha)理(li)橋”、新城(cheng)市(shi)政(zheng)廳周(zhou)圍的(de)大(da)(da)片綠地“查(cha)理(li)廣場”、中(zhong)歐(ou)(ou)最(zui)古(gu)老的(de)大(da)(da)學“查(cha)理(li)大(da)(da)學”,還(huan)有布(bu)拉格(ge)附(fu)近歷史最(zui)悠久的(de)城(cheng)堡“查(cha)理(li)城(cheng)堡”。
逛不(bu)夠(gou)的老城
布拉格最值得流連的地方主要是城堡區和老城區,被伏爾塔瓦河一分為二,中間由查理大橋相連。城堡區是這個城市的最高點,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幾世紀以來經過多次擴建,不僅保留許多雄偉建筑和歷史文物,現在仍是捷克總統的居所。布拉格城堡有多樣化的建筑風格,從古代的羅馬式地基,到戰爭期間的后現代風格,每個年代的風格都或多或少在城堡上留下了痕跡。
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后的長眠之所。用雄偉壯觀來形容它恰如其分,直到此時,我才發現相機的鏡頭不夠用了,無論怎么后退,也不能完整地收進它的全部,后悔犯懶沒有帶廣角,按說周圍的廣場也足夠寬廣,但我就是退到了墻根也做不到,這個教堂實在是有點太高了。幾次努力后,我終于放棄了。教堂需要買票才能參觀內部,不買的話也能進去,不過只能進入三分之一,很多精美的彩繪玻璃就看不到了。
登頂這個教堂,可以俯瞰布拉格城的全貌。布拉格的建筑以紅色的屋頂為主,很有自己的特色。幾天后我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一場大雪過后,一片潔白,又是另外一種味道了。
站在查理大橋上,腳踏著古老的石板路,扶著久遠的舊橋欄,暫且不管那些精美的雕塑,雄偉的城堡,只是靜靜地看著伏爾塔瓦河滾滾流淌,呼吸著迎面而來的微風,在和煦的陽光下曬曬自己,就是一種絕好的享受。大群的紅嘴鷗在身邊飛舞,鳴叫,水面游弋的水鳥中,竟有許許多多潔白的大天鵝,不時間,它們排著隊從我頭頂飛過,距離是如此的接近,真是不敢相信,人與野生動物之間在城市里相處地竟能如此的和諧,恍惚間,感覺這里是一個不太真實的世界。
游(you)走的樂(le)趣
在布拉格,我覺得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徒步,雖然這里的公交系統很發達,地鐵,巴士可以連接到城市的任何角落,但票價稍貴,其實城市并不大,走路也花不了多少時間,還能更好地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文化氛圍,也不會錯過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廣場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鐘樓,盡管鐘樓的外墻墻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于世。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圣徒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藝術珍品。
鐘由三部分組成,即:圣徒雕像、鐘盤、年歷。每到正點時,象征時光消逝的小鬼首先拉響鈴鐺并不斷點頭,而土耳其人則不斷搖頭,象征始終不愿投降。鐘右側有兩個寓意虛度時光的人物塑像,不斷搖頭,象征未享盡人間富貴,不愿離開人世。同時鐘上部的十二個圣徒在打開的天窗后相繼出現。當最后一個圣徒走過并把天窗關上時,天窗上面的金雞扇動兩翼后鳴啼,宣告報時結束。鐘的中間部分為鐘盤,根據中世紀地球為宇宙中心論制作,標明太陽和月球的運動。鐘的最下部分是12個鑲有圓框的組畫,描寫一年十二個月農村耕作的情景。年歷兩側還裝飾佩有寶劍、短杖和盾牌的天使和三個象征公正掌管城市的市民,這一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自鳴鐘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汰翁教堂,布拉格廣場最引人矚目的建筑,幾乎我的每張照片照片都拍到了它,如(ru)果說仰高式的(de)(de)哥特式建筑,為的(de)(de)是達到(dao)一種仿如(ru)直達天頂的(de)(de)雄偉(wei)氣息,那么屬于(yu)后期哥特式的(de)(de)汰翁教(jiao)堂(tang),很完美(mei)地詮釋了(le)這個(ge)概念。
在這個廣場上隨便找個露天的咖啡廳兼酒吧隨便要一杯扎啤,是再簡單不過的享受。廣場四周全是歷史悠久的建筑物,感覺就像在博物館里面,啤酒烤(kao)肉(rou)老建筑,人不(bu)知不(bu)覺就會陶(tao)醉(zui)在這個氣氛里(li)。
布拉(la)格其實并沒有什(shen)么天然的景致,但是(shi)來(lai)自(zi)斯(si)拉夫東部(bu)、德國(guo)北部(bu)、法國(guo)西部(bu)和拉丁南部(bu)的多元文化,在布拉格(ge)被融合(he)成一(yi)個綜合(he)體,以(yi)另(ling)一(yi)類獨特的風格(ge)展現給世人。
更多出境旅游(you)咨詢關注中航(hang)國旅:出境旅游報(bao)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