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道臺(挪威語:Preikestolen)也譯為圣壇巖,一塊巨大的花崗巖峭壁,兀立于挪威呂瑟峽灣的北岸,高出水面604米,與中國第一高樓——128層的上海中心大廈(632米)幾乎等高。頂部為一塊25米見方的巖石平臺,類似教堂里的講臺。
挪威著名的旅游景點:挪威的布道臺,到了挪威不去布道臺,等于白去!
布道臺的名字來源很隨意,1900年一位登山愛好者坐船經過峽灣時看到這塊懸崖大石,感慨像極了“牧師的講道臺”,因而決定親自登上并命名為布道臺,也被稱為布道石和講壇。
布道臺是個極為“隨便”的景區,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景點不收取門票,還因為景區管理處幾乎沒有任何服務,只有一張路線指引和布道臺的破面圖。更隨便的是,整個行程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別說欄桿圍墻,連一根警示的繩子都沒有。
挪威人的“隨意”在景區內顯現的一覽無遺,一塊指引的木板都沒有,只是隨意在石頭上寫了個紅T標注該走的路線......
經歷了六次斜坡后才能抵達布道石終點,垂直落差604米的懸崖處仍然沒有絲毫防護措施,也沒有任何標識等等警示。
布道石并不大,25x25米的范圍陸陸續續的站了近百人,顯得略微有些擁擠,感覺隨時會被大風刮下懸崖似的。
膽子再大的人在這里拍照都要趴著,因為巖石邊緣的石頭是向外滑坡的,陰雨天氣還有積水,稍不注意就會滑下604米的懸崖。
有趣的是,布道石開放至今只有一名西班牙游客被大風刮下懸崖死亡,此后的每年11月-3月冬季期間都會關閉景區。
2002年一名挪威年輕人徒手登上布道石,記錄保持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嘗試第二次攀登,據說,這個年輕人是為了挽留女朋友而選擇了這樣證明自己......
看了這些資料,能光顧那里,小編向往久矣。
但我有糟糕的恐高癥,布道臺的相片看多了都頭暈,真讓人左右為難。
抱著“拼死吃河豚”的精神,這次游覽挪威第一目的地就是布道臺。
我們從斯塔萬格(Stavanger)出發,經過輪渡和長途車來到布道臺的所在地。從張貼的導游圖來看,登臺之途似乎不難,垂直距離不過334米,水平距離3.8公里,行走距離也只有6.5公里。
實際上,走到臺頂還是頗為艱巨,因為大部分的行程是在大小不同、高低不等的石塊上蹦來蹦去。沿著連綿的山脊的路,起起伏伏,蜿蜒曲折,感覺走過的距離早超過6.5公里。更有好幾段路的坡度陡峭,竟是大跨度的石頭臺階,要手腳并用方可攀爬而上,走幾步就得歇歇、緩緩勁兒。
站在布道臺上,環顧四周,呂瑟峽灣盡收眼底。兩岸的崇山峻嶺逶迤騰飛,一峽碧水向天邊蕩去,大氣磅礴,嘆為觀止;對大自然鬼斧神工情不自禁地產生了由衷敬佩,恐高之感已不翼而飛。辛苦兩個多小時爬上來,得此一觀,喜悅滿懷。
正好是難得的大睛天,平臺上人滿為患,大家幾乎都有這樣的心思:留個大膽的影像,以資紀念;又縮手縮腳,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有的人中規中矩站在臺的中間拍照;膽大點的,接近平臺的邊緣,但要臥倒趴下,以虞不測。
最有趣的是這一對,男的不甘平庸,努力想接近崖邊,但心中的恐懼實在是無法克服,懇請女友牽手以求避險,女友更是懼怕,還要對男友施以援手,矛盾之下,只好把頭扭在一旁,眼不見為凈。
看過眾生(sheng)相,忽然想起(qi)我(wo)該(gai)如(ru)何留影(ying),好(hao)在消閑了半天,開心的不行,再加上少許的虛榮(rong),索性坐在崖(ya)邊,兩(liang)眼(yan)平(ping)視,并(bing)把(ba)雙(shuang)腳(jiao)探出,反正(zheng)身體(ti)重心還在臺上,也扮回(hui)英雄無畏之相。興(xing)奮可以(yi)克服一(yi)切,包括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