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風俗:
一、宗教
波(bo)(bo)蘭是一(yi)(yi)個(ge)深受天主(zhu)教(jiao)(jiao)(jiao)影響的(de)國(guo)(guo)家,95%以上(shang)的(de)居民信仰羅馬(ma)天主(zhu)教(jiao)(jiao)(jiao)。東正(zheng)教(jiao)(jiao)(jiao)、新教(jiao)(jiao)(jiao)在(zai)波(bo)(bo)也有(you)(you)一(yi)(yi)定基(ji)礎。非(fei)基(ji)督教(jiao)(jiao)(jiao)的(de)宗教(jiao)(jiao)(jiao)有(you)(you)猶太教(jiao)(jiao)(jiao)、伊斯蘭教(jiao)(jiao)(jiao)和佛教(jiao)(jiao)(jiao)各派,但其影響和規模均不(bu)大。在(zai)波(bo)(bo)全國(guo)(guo)50多個(ge)教(jiao)(jiao)(jiao)會(hui)組織(zhi)和宗教(jiao)(jiao)(jiao)團體中(zhong),羅馬(ma)天主(zhu)教(jiao)(jiao)(jiao)會(hui)勢(shi)力最大,信徒超過3千4百萬人(ren)(ren)。波(bo)(bo)蘭自主(zhu)正(zheng)教(jiao)(jiao)(jiao)會(hui)居第二位(wei),信徒50多萬人(ren)(ren)。
二、波蘭節日
元旦—1月1日
復活節—日期不固定,2006年為4月16日
國慶節—5月3日(緣自1791年5月3日波蘭頒布第一部憲法)
勝利日—5月9日 (二戰歐洲勝利日)
基督圣體節—日期不固定,2006年為6月15日
圣母升天節—8月15日
萬圣節—11月1日
獨立日—11月11日( 波蘭于1918年11月11日重獲國家獨立)
圣(sheng)誕節—12月25-26日(對波(bo)蘭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三、波蘭禮儀
1、社交禮儀
同外人打交道時,波蘭人對稱呼極其重視。他們的習慣是要盡可能地采用鄭重一些的稱呼。對于男士,波蘭人言必稱“Pan”(先生)。對于婦女,則稱之為“Pani”(小姐或女士)。在社交場合問候他人時,波蘭人肯定會對對方以“您”相稱。他們假如與對方以“你”相稱,則多半意味著雙方關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
在波蘭,最常用的見面禮節有握手禮和擁抱禮。親朋好友相見時,常施擁抱禮。而吻手禮則多見于一些高雅的社交活動場合。一般而言,吻手禮的行禮對象應為婦女,行禮的最佳地點應為室內。在行禮時,男士宜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輕吻一下,假如吻出聲響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規范的。
波蘭人在與別人交談時,不喜歡為加重自己說話的語氣而用手指指點點,更不愿意看到有人用手直指自己的面孔,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不尊重人的舉止。如果對方作出伸懶腰,打哈欠等動作,在他們看來這是不耐煩的表示,他們就不再愿意和對方交談下去。
2、服飾禮儀
按照波蘭的禮俗,各種正式場合均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女士著套裙。逢重大活動,則常在請柬上注明對來賓著裝的要求。出席音樂會等高雅藝術演出時,服裝應整潔得體,一般來講均應著正式服裝,不能穿休閑服和休閑鞋。
3、餐飲習慣
波蘭人的飲食習慣與其他中東歐國家大致相似。具體而言,波蘭人平時以吃面食為主,有時也吃米飯;愛吃烤、煮、燴的菜肴,口味偏咸;喜歡吃豬、牛和雞肉。波蘭人酒量較大,常在飯前飲烈性酒,飯后飲甜酒;愛喝咖啡和紅茶,在飲用紅茶時,大都愛加入糖和一片鮮檸檬。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波蘭人開始接受并喜愛上中國綠茶。
波蘭人在人際交往中比較喜歡請客吃飯。不論飯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爭取多吃一點,并要對主人的款待表示謝意。就餐時應避免刀叉碰撞發出聲音,喝湯時不要發出吮吸聲,也不要含著食物講話和打嗝,在波蘭人看來,這些都是不文明的。
在飲食禁忌方面,波蘭人一般都忌吃動物內臟(肝、牛肚除外),也不太喜歡吃動物身體的一些特殊部位,如舌頭、蹄爪、尾巴等。波蘭人喜愛貓狗,故對食用它們肉的行為非常反感,甚至提出抗議。波蘭人對海鮮不太了解也不甚感興趣,相比之下,蝦類較受歡迎。
4、其他習俗
波蘭(lan)人普遍愛花(hua)。在所有鮮(xian)(xian)花(hua)之中,他們(men)最喜(xi)歡(huan)三色(se)堇,并將(jiang)其定為國花(hua)。給(gei)波蘭(lan)人送鮮(xian)(xian)花(hua)時一般(ban)要送奇數(shu)。
波蘭禁忌
波蘭與歐(ou)洲許多信奉天主教的(de)國家一樣,有不少禁(jin)忌。波蘭的(de)天主教徒每星(xing)期五(wu)不吃豬肉。據說,星(xing)期五(wu)是耶穌被釘死(si)在(zai)十字架上的(de)受(shou)難日。波蘭人也比(bi)較忌諱13這個數字,忌在(zai)13日、星(xing)期五(wu)舉(ju)行任何(he)禮儀性活動(dong)。
波(bo)蘭(lan)與歐洲許多信奉天主(zhu)(zhu)教的國家一(yi)樣(yang),有不(bu)少禁(jin)忌(ji)。波(bo)蘭(lan)的天主(zhu)(zhu)教徒每星期五(wu)不(bu)吃豬肉。據說,星期五(wu)是耶穌(su)被釘(ding)死在(zai)十(shi)字(zi)架上的受(shou)難日,因此,按規定每年復活節(jie)前的星期五(wu)為“受(shou)難節(jie)”。
波(bo)(bo)(bo)(bo)蘭人(ren)就餐(can)的席位(wei)忌(ji)單數,尤(you)其忌(ji)諱13人(ren)同桌。他們也(ye)忌(ji)諱在13日、星期五舉行任何禮儀性活動。不(bu)僅餐(can)桌上不(bu)坐(zuo)13人(ren),因為這(zhe)容(rong)易(yi)使人(ren)聯想起出(chu)(chu)賣耶穌的猶大,而且住房沒有(you)(you)13號,旅館沒有(you)(you)13號房間。如果(guo)13號這(zhe)天(tian)是(shi)(shi)(shi)星期五,則(ze)不(bu)宜(yi)出(chu)(chu)游。清早出(chu)(chu)門,離開了家(jia)(jia)再(zai)折返回去,預兆這(zhe)一(yi)天(tian)辦事(shi)不(bu)順(shun),清早在路(lu)上如果(guo)碰到穿(chuan)喪服的女人(ren)、穿(chuan)黑袍的修(xiu)士(shi)或修(xiu)女,都(dou)被(bei)(bei)認為是(shi)(shi)(shi)不(bu)吉利。波(bo)(bo)(bo)(bo)蘭人(ren)如果(guo)半夜遇(yu)見(jian)黑貓。正午(wu)遇(yu)見(jian)潑出(chu)(chu)來的食(shi)油都(dou)被(bei)(bei)認為不(bu)吉利。在波(bo)(bo)(bo)(bo)蘭,用一(yi)根火柴不(bu)能(neng)點兩支以上的煙。歐洲人(ren)出(chu)(chu)門都(dou)不(bu)喜歡(huan)遇(yu)見(jian)出(chu)(chu)殯,波(bo)(bo)(bo)(bo)蘭男(nan)人(ren)遇(yu)見(jian)出(chu)(chu)殯要脫(tuo)帽(mao)。波(bo)(bo)(bo)(bo)蘭人(ren)從外面回家(jia)(jia),如果(guo)進(jin)屋(wu)就順(shun)手把禮帽(mao)放在床上也(ye)被(bei)(bei)認為是(shi)(shi)(shi)不(bu)吉利。波(bo)(bo)(bo)(bo)蘭人(ren)家(jia)(jia)里的床一(yi)般不(bu)許(xu)人(ren)坐(zuo),尤(you)其是(shi)(shi)(shi)未婚女子的床更是(shi)(shi)(shi)不(bu)許(xu)人(ren)坐(zuo)。
波蘭其它注意事項
與波(bo)(bo)蘭(lan)人交際時(shi)(shi),要特(te)別(bie)注意:第一(yi),天主教在波(bo)(bo)蘭(lan)的影響無處(chu)不在。第二,波(bo)(bo)蘭(lan)人的民族(zu)自(zi)尊心極強(qiang)(qiang),與其交談時(shi)(shi),提及(ji)波(bo)(bo)蘭(lan)的偉(wei)人以(yi)及(ji)對世(shi)界文明(ming)的貢獻,最令(ling)波(bo)(bo)蘭(lan)人開(kai)懷(huai)。第三,波(bo)(bo)蘭(lan)人很介意待人接物的禮數。與波(bo)(bo)蘭(lan)人喝酒(jiu)時(shi)(shi)最好(hao)不要多次強(qiang)(qiang)行勸酒(jiu),以(yi)各人隨(sui)意為佳。
中國人到波蘭后應注意不要隨地吐痰,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否則很易引起波蘭人的反感甚至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