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貝寧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
獨立日:8月1日(1960年)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左側為一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綠色象征繁榮,黃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太陽。綠、黃、紅三色也是泛非顏色。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四組圖案:左上角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為十字勛章,左下角為棕櫚樹,右下角為航行的船隊。盾徽兩側各有一只金豹;上端為兩只羊角,裝著顆粒飽滿的玉米,象征豐裕;下端的綬帶上用法文寫著“友愛、正義、勤勞”。
國家政要:總統托馬·博尼·亞伊 (Thomas Boni 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11.2萬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東鄰尼日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公里。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公里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為全國最高點。韋梅河是全國最大河流。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人口:660萬(2002年)。共60多個部族。主要是芳、約魯巴、阿賈、巴利巴、頗爾和松巴等族。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芳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居民中65%信奉傳統宗教,15%信奉伊斯蘭教,約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諾伏 (Porto-Novo),國民議會所在地,人口30萬。科托努 (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萬。
簡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在沿海地區販賣奴隸。17世紀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國。1670年法國入侵。189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獨立后政局動蕩,先后發生5次軍事政變,12次更換國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陸軍副參謀長克雷庫少校為首的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以阿奧馬德貝為主席的三人總統委員會,成立軍政府。克雷庫自任總統和全國革命委員會主席。1975年11月30日國名改為貝寧人民共和國,1990年3月1日又改為貝寧共和國。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過了貝寧歷史上第七部憲法。憲法規定,“建立一個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離的原則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議會稱國民議會,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權并監督政府工作。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職。
經濟: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落后,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為國民經濟兩大支柱。資源貧乏。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磷酸鹽、大理石、黃金等。天然氣儲量910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約5.06億噸。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約有257種。森林面積3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6%。工業基礎薄弱,設備陳舊,生產能力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紡織和建材業。有可耕地830萬公頃,實際耕種面積不足17%。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糧食基本自給。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山藥、玉米、小米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櫚、咖啡等。旅游業是貝寧新興產業,政府對旅游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主要旅游景點有岡維埃水上村、維達古城、維達歷史博物館、阿波美古都、野生動物園、埃維埃旅游公園、海灘等
新聞出版:國家設有最高視聽管理委員會,作為新聞和通訊的監察機構,負責有關新聞、通訊法律的咨詢工作,保證新聞、通訊自由。主要報刊有《民族報》、《論壇報》、《信使報》、《戰鼓報》、《觀察家報》和《非洲回聲報》等。《民族報》是官方報紙。其他報紙屬私人報刊,均為周刊、半月刊或月刊,發行量不大。
貝寧通訊社是國家通訊社,1961年成立,主要向本國報社、電臺、電視臺發布消息。國際新聞多來源于法新社。1997年貝通社與新華社簽署了新聞交換合作協議,1998年起可接收新華社消息。
貝寧廣播電視局擁有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各一家。貝寧國家電視臺建于1972年,1978年12月31日正式開播,每天播映時間平均近6小時,本國制作的節目約占45%。貝寧國家電臺前身是革命之聲電臺,建于1953年,每天播音約18小時,用法語、英語和民族語言廣播。自1992年起,用調頻轉播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節目。
外交:奉行“實用、靈活和不排他”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等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合作關系。1996年克雷庫總統重新執政后,繼續以“外交為發展服務”為出發點,積極謀求外援,重點發展與西方國家關系,特別倚重法國;重視睦鄰友好和南南合作,積極參與地區事務,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發展同亞洲國家關系,拓展外援渠道。
與中國關系:1964年(nian)11月12日,貝(bei)寧同(tong)(tong)中(zhong)國(guo)(guo)(guo)(guo)建交。1966年(nian)1月,貝(bei)寧單方面宣布終止同(tong)(tong)中(zhong)華(hua)人民共(gong)和(he)國(guo)(guo)(guo)(guo)之間的(de)關系(xi),同(tong)(tong)年(nian)4月與臺灣“復交”。 1972年(nian)12月29日,貝(bei)寧恢復同(tong)(tong)中(zhong)華(hua)人民共(gong)和(he)國(guo)(guo)(guo)(guo)的(de)外(wai)交關系(xi)。2004年(nian),中(zhong)貝(bei)兩國(guo)(guo)(guo)(guo)雙邊貿(mao)(mao)易(yi)(yi)額為6.9億美元。中(zhong)國(guo)(guo)(guo)(guo)目(mu)前已成(cheng)為貝(bei)寧的(de)第(di)(di)一大(da)進口(kou)國(guo)(guo)(guo)(guo)和(he)第(di)(di)二(er)大(da)出口(kou)國(guo)(guo)(guo)(guo),貝(bei)寧成(cheng)為中(zhong)國(guo)(guo)(guo)(guo)在西(xi)非繼尼日利亞之后(hou)的(de)第(di)(di)二(er)大(da)貿(mao)(mao)易(yi)(yi)伙(huo)伴(ban) 。2006年(nian)8月,亞伊總統對中(zhong)國(guo)(guo)(guo)(guo)進行國(guo)(guo)(guo)(guo)事訪問(wen),兩國(guo)(guo)(guo)(guo)發表(biao)聯合公報 。
咨詢熱線:020-628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