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位于波蘭南部離華沙約300公里的維斯瓦河畔,人口70萬,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與旅游中心。公元10世紀末克拉科夫并入波蘭國家版圖之前,維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從復興者卡齊米日國王(1034年至1058年)起克拉科夫成為波蘭首都。從1320年起克拉科夫為國王的加冕地。1794年科希秋什科起義以克拉科夫為中心。波蘭被瓜分后,克拉科夫隸屬奧國。二次大戰期間,克市被并入德國版圖的總督轄區。克拉科夫有11所高等學校,其中雅蓋隆大學建立于1363年,系波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這里是波蘭古跡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波蘭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游客達200多萬人。
克拉科夫是波蘭第三大城市,歷史上波蘭的故都。文藝復興時期,波蘭是歐洲東部最繁榮、最強大的國家。由于能夠從立陶宛和俄羅斯那里接觸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進知識,波蘭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歐洲最先進的國家的美譽。而克拉科夫則是歐洲文化和科學的中心。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就曾在克拉科夫大學接受教育。
在德國(guo)占領波(bo)(bo)蘭之前,克(ke)拉(la)(la)(la)科(ke)夫是歐洲(zhou)大(da)(da)陸上對猶太(tai)(tai)人開放(fang)最(zui)(zui)早(zao)、開放(fang)度(du)最(zui)(zui)大(da)(da)的(de)地區(qu)之一。早(zao)在15世紀,卡(ka)西(xi)米爾大(da)(da)帝就曾經(jing)頒布沼諭,準許(xu)猶太(tai)(tai)人在克(ke)拉(la)(la)(la)科(ke)夫經(jing)商(shang)。此后,猶太(tai)(tai)人的(de)天才(cai)頭腦為克(ke)拉(la)(la)(la)科(ke)夫經(jing)濟(ji)的(de)發(fa)展(zhan)做出了很大(da)(da)努(nu)力。奧古斯都二世(強力王)死后,波(bo)(bo)蘭衰落,克(ke)拉(la)(la)(la)科(ke)夫和(he)華沙(sha)也結束了大(da)(da)城市的(de)地位(wei)。1770、1774和(he)1792年三(san)次瓜分波(bo)(bo)蘭,把(ba)克(ke)拉(la)(la)(la)科(ke)夫地區(qu)劃歸奧地利名(ming)下。1918年波(bo)(bo)蘭獨(du)立,克(ke)拉(la)(la)(la)科(ke)夫才(cai)重(zhong)新成(cheng)為獨(du)立波(bo)(bo)蘭的(de)重(zhong)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