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但斯克這座城市在歐洲政治、軍事與外交史上,歷來屬于最受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六百多年的時間里,它一直是德意志和波蘭兩大民族之間反復爭奪的主要焦點。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的軍艦炮擊但澤的波蘭基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戰后,根據美英蘇三強制定的雅爾塔協定,重新劃分了歐洲各國的版圖,格但斯克也結束了居民以德意志新教徒為主的局面,幾乎完全換了一批新市民,變成一個地道的波蘭城市。
格但斯克是波蘭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機械和食品加工工業中心,有兩個海港。同時它還是重要的科學、文化、藝術、高等教育和博物館學中心。海洋旅游和娛樂業發達。城市的陸路、鐵路和水路交通便利,空中航線連接著波蘭各地及鄰近國家。格但斯克還因歷史上多次爆發工潮而成為波蘭第二大政治中心。
格但斯克還是世界聞名的團結工會的發祥地,這是共產黨國家中第一個真正獨立的政治組織,在1989年結束共產主義對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統治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公元997年,布拉格的霍耶華大主教到瀕臨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傳播基督教。14世紀后長期被普魯士人占領,稱其為但澤市。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后,凡爾賽公約確定格但斯克為自由城市。二戰后,重歸波蘭。
格(ge)但斯(si)克是波蘭(lan)集最大的(de)(de)古建筑群城(cheng)市之一(yi),多(duo)具哥特和文藝(yi)復(fu)興時期的(de)(de)風格(ge)。古城(cheng)、圣(sheng)揚教堂、古城(cheng)墻等最為著名。波蘭(lan)盛(sheng)產波羅的(de)(de)海琥(hu)珀(po),為世界琥(hu)珀(po)儲量最豐富(fu)的(de)(de)國家之一(yi)。加工琥(hu)珀(po)的(de)(de)作坊多(duo)集中(zhong)在以格(ge)但斯(si)克為主的(de)(de)北方(fang)。